以靜制動,以弱勝強的不朽典范
長勺之戰發生在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是春秋初年齊魯兩個諸侯國之間的車陣戰,也是中國歷史上后發制人以弱勝強著稱的戰例。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以來,中國歷史進入了諸侯兼并、大國爭霸的春秋時期。齊魯都是西周初分封的重要諸侯國,相鄰。在當時的動蕩局面下,各種矛盾不可避免地發生,矛盾沖突的加劇必然導致兩國軍隊相遇。長勺戰爭是這種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當時,魯國在山東西南部、首都曲阜(今山東曲阜)保留了宗周社會的禮樂傳統,在春秋時期處于二等地位。與齊國相比,其領土和國力處于相對劣勢。至齊國,則是姜太公呂望的封地,轄今山東東北部廣大地區,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那里土地肥沃,漁鹽豐富。太公立國后,實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如因其俗,簡其禮、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舉賢上功、修道、禮法并用。因此,經濟發達,實力雄厚。從西周到春秋,它一直成為東方領先的大國。在這種齊強魯弱的背景下,長勺之戰爆發了。
公元前686年冬,齊國宮廷發生動亂。齊襄公的表弟公孫無知地殺了襄公,自立為君。幾個月后,齊臣雍頡又殺了公孫無知,使齊國的君位空置。當時流亡的公子小白和他的兄弟公子糾都想趁機回國繼承君位,于是發生了君位斗爭。結果,公子小白捷先登,率先入國搶占君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齊桓公。公子糾正運氣不好,在這場權力競爭中失去了生命。其重要謀臣關仲也被羅致到齊桓公手下,后來成為齊桓公霸權的重要奠基人。
在這場齊國內部斗爭中,魯國站在公子糾正的一邊,并公開出兵支持公子糾正回國爭奪君位。但結果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損失了士兵和將軍,失敗了。魯國的所作所為進一步加劇了齊魯之間的矛盾。齊桓公本人對此更加不滿,拒絕放棄,最終導致了長勺戰爭的爆發。
公元前684年春,齊桓公鞏固君位后,決定興師伐魯,以報復一年前支持公子糾復國的宿怨,試圖征服魯國,向外擴張齊國勢力。
魯莊公當時執政,他聞報齊軍大舉攻擊,決定動員全國力量,與齊軍一決勝負。
就在魯莊公準備發兵應戰的時候,魯國有一個叫曹辯的人,認為當政者平庸無能,沒有遠見。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被齊軍蹂躪,于是去見莊公,要求參加戰爭。
曹操問莊公依靠什么同國作戰。魯莊公說,對于衣食之類的東西,總要給臣下,不敢一個人享用。曹辯指出,這樣做只是小恩小惠,不能施及全國,人民不會作戰。魯莊公還說,他對神非常虔誠,祭祀天地神的祭品從不敢虛報,非常守信用。但是曹辯認為,對神守點小信,未必能感動神,神也不會降福。魯莊公想了想,補充道,雖然他不能明察秋毫,但一定要準情度理地處理。這時曹辯才說,這是為了履行君主的責任,為人民做好事,具備了同齊國決一勝負的基本條件。為此,他請求和魯莊公一起去戰場,魯莊公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和自己一起乘車去長勺。
根據齊強魯弱的客觀情況,魯軍在長勺(今山東曲阜北,萊蕪東北)迎來了犯罪的齊車。兩軍都擺開了決戰的局面,布陣結束后,魯莊公準備傳令鼓出擊齊軍,希望先發制人。看到這一點,曹辯迅速勸阻,建議莊公堅守陣地,以易待勞,等待破敵的機會,魯莊公接受了曹辯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齊軍渴望取勝,憑借強大的軍事優勢,主動向魯軍發動猛烈進攻。但在魯軍的嚴密防御下,連續三次進攻遭遇挫折,未能達到先發制人的作戰目的,反而導致戰力下降,戰斗精神低落。見時機已到,建議莊公果斷反擊。莊公聽從他的意見,傳令魯軍全線出擊。魯軍士氣高昂,一鼓作氣,迅速英勇沖向敵人,沖破齊軍車陣,大敗齊軍。莊公看到齊軍敗退,急切地下令發起追擊,又被曹辯勸阻。曹辯下車仔細檢查,發現齊軍車轍痕跡紊亂;從遠處登車,看到齊軍的旗幟東倒西歪,說明齊軍確實敗了,建議魯莊公追擊。莊公下令追擊齊軍,進一步重創齊軍,將齊軍趕出魯國境,魯軍至此取得了長勺之戰的最終勝利。
戰爭結束后,魯莊公問曹辯是戰勝的原因。曹辯回答說:用兵打仗靠勇氣。第一次擊鼓沖鋒時,士氣最旺盛;第二次擊鼓沖鋒時,士氣下降;第三次擊鼓沖鋒時,士氣完全消失。齊軍三通鼓罷,士氣已經完全喪失,相反,我軍士氣卻十分旺盛,此時實施反擊,自然能一舉擊敗齊軍。然后曹辯解釋了他沒有立即發起追求的原因:畢竟,齊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不能等待閑置,但要小心他的假裝失敗,以避免他們不應該失敗。后來看到他們的車轍紊亂,看到他們的旗幟歪斜,大膽建議實施戰場追擊。魯莊公心悅誠服,點頭稱是。
從戰前決策、戰場指揮、戰后分析的眾多言行中,我們可以看出魯軍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是必然的。魯國統治者在戰前做好了政治準備,為軍事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戰斗中,魯莊公可以謙虛地聽取正確的戰斗指揮,遵循后發制人、敵人疲時反擊的政策,正確選擇戰場,正確把握反擊和追擊的機會,牢牢掌握戰爭主動權,贏得戰斗的重大勝利。由此可見,長勺戰役雖然規模不大,但正確反映了弱軍對強軍作戰的基本規律和原則。因此,一直被歷代兵家稱贊。
長勺之戰是齊桓公斗爭史上罕見的挫折,也是魯齊長期斗爭中魯國罕見的勝利。它對齊桓公調整和完善其戰略政策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