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曲歷史小編將為大家帶來官渡和赤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末三國時期,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可以說是影響最深遠的兩場戰役。一方面,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中,曹操軍和袁紹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相持,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在烏巢糧倉(今河南封丘西)攻擊袁軍,然后擊敗袁軍主力。官渡之戰無疑為曹操統一北伐中原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赤壁之戰是指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13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打破曹操軍隊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弱勝強而聞名的戰役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大規模的河流戰役。那么,為什么袁紹在官渡戰爭后失敗了,而曹操在赤壁戰爭后可以拯救危險呢?
一
首先,官渡之戰后,袁紹一方可謂一敗涂地,對于袁紹的幾個兒子,也被曹操各自打破。因此,袁紹原本擁有的冀州、并州、青州、幽州等地盤,都被曹操占領。但赤壁之戰后,曹操雖然精力充沛,但受了重傷。然而,最終的結果是曹魏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強大的一方。在曹魏的基礎上,西晉王朝統治了世界,完全結束了三國時代。因此,對曹操來說,不僅赤壁戰后化險為夷,而且在整體實力上繼續遙遙領先蜀漢和曹魏。在我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官渡之戰于公元200年結束,袁紹于公元202年去世。袁紹去世后,袁氏集團沒有領導,四分五裂,這給了曹操一個破碎的機會。
官渡戰后,袁紹回到冀州。冀州叛亂是因為官渡之戰敗仗。對此,袁紹陸續平定了各地的叛亂。但不久之后,袁紹發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因為袁紹仁德,他去世的時候,冀州人并不難過,城里的巷子里流著淚,就像失去了親人一樣。袁紹死后,審配等矯袁紹遺命,奉袁尚為嗣。袁譚、袁尚為爭權奪利而相攻,最終被曹操各擊破。袁譚在建安十年(205年)被殺,袁尚和二哥袁熙逃到遼西烏桓。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定烏桓,袁尚、袁熙敗遼東,被公孫康殺害。
因此,很明顯,盡管袁紹死得太早,但袁紹的幾個兒子仍然互相爭斗。然而,曹操仍然等到公元207年才完全摧毀袁紹集團。換句話說,如果袁紹死得不早,或者他的幾個兒子可以團結起來,曹操真的很難成功地占領袁紹的領土。

二
此外,官渡戰爭結束后,袁紹的紙張實力仍然比曹操強。畢竟,曹操在贏得官渡戰爭時并沒有直接獲得更多的城市。從這個角度來看,袁紹完全有機會卷土重來。不幸的是,由于身體原因,袁紹沒有等待這樣的機會。這是袁紹在官渡戰爭后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對曹操來說,赤壁之戰后他并沒有死。赤壁戰敗后,曹操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穩定內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達了《求賢令》,說:“今天還沒有定下來。當這個特殊的求賢者很緊急的時候,他也是。。。二三子的幫助我明揚狹隘。只有這樣,我才能用它。”曹操提出了非正式的行為和就業政策,目的是盡可能地為自己收集人才。

曹操在建安十六年(211年)開始對關中用兵。三月,曹操派司隸校尉鐘友率領夏侯元以攻打漢中(治南鄭,今陜西漢中東)張魯的名義進入關中。關中馬超、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恐懼,一時俱反。曹操立即派曹仁將軍進攻關,馬超等人屯據潼關。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馬超等諸侯反叛了朝廷。然而,在接下來的渭南之戰中,曹操成功擊敗了馬超,占領了關中、涼州等地。這自然有助于彌補曹操在赤壁戰役中的損失。
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4月,漢獻帝封曹操為魏王,易三萬戶,位于諸侯王上。他不稱臣,也不崇拜圣旨。他以天子、車服、旗幟、儀式和音樂郊區祭祀天地。他必須被稱為警察。寺廟、祖先和臘都就像漢朝制度,是首都葉城。王子都是列侯。雖然曹操的名字不是天子,但實際上已經有了天子。對此,在筆者看來,漢獻帝劉協進入魏王后,自然失去了反抗的勇氣。因此,曹操所在的魏國為全面取代東漢王朝奠定了基礎。

公元217年,曹操將曹丕列為魏王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繼承之爭的不斷擴大。對袁紹來說,幾個兒子互相爭斗。就曹操而言,曹丕和曹植之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公開和秘密斗爭。然而,曹操仍然堅持長子繼承制的原則,選擇了更冷靜的曹丕。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病逝。曹操去世時,曹丕掌管了魏國的權力,避免了曹魏四分五裂的局面。換句話說,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后去世,不僅曹丕、曹植等人會互相競爭,漢獻帝劉協也不會錯過奪回大權的機會。而這自然會導致曹魏一敗涂地的風險。然而,也許從袁紹的教訓中吸取了教訓。曹操果斷地將曹丕列為王子,他死后,為曹丕鋪平了篡奪漢族自力更生的道路。

四
最后,在官渡之戰中,袁紹不僅損失了10萬軍隊,還損失了他的謀士和武將。比如顏良、文丑、張合、許攸、田豐、郁授等人,要么被殺,要么被曹操降職。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從這個角度來看,官渡之戰確實傷害了袁紹的活力。相應地,在赤壁之戰中,曹操率領的20萬軍隊損失慘重,但這20萬軍隊很大程度上來自荊州,即荊州牧劉表的士兵。換句話說,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精銳力量并沒有受到致命的打擊,比如于禁、張合、張遼、樂進、徐晃、曹仁、曹真、夏侯元、夏侯敦等。

因此,很明顯,赤壁之戰后,曹操的基礎仍然存在,因為他控制了當時世界上最多的領土,曹操可以通過休息來恢復自己的實力。至于贏得赤壁之戰的劉備和孫權,前者需要占領荊州縣,贏得益州。雖然后者多次攻打合肥,但未能成功。因此,這意味著孫權和劉備都不能威脅曹魏的基礎。當然,關羽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戰中確實對曹操構成了很大的威脅。然而,在孫權和曹操的共同努力下,關羽敗亡,使曹魏化險為夷,曹操死后順利過渡到曹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