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于漢朝之后,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后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于實行“屯田制”的曹操在官渡之戰時為什么還會缺乏軍糧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官渡之戰”是漢末三國影響最大的三場大戰之一,曹操以此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不過這場大戰曹操贏得也是非常艱難,其中最大的苦難就是缺乏軍糧,曹操甚至差點因此退兵。
但奇怪的是,自從得到根據地之后,曹操便實行了著名的“屯田制”,他所控制的地區也是北方最早恢復農業生產的地區之一。既然如此,曹操在官渡之戰時為什么還會缺乏軍糧呢?

首先,雖然曹操實行了“屯田制”,但由于之前戰亂的破壞實在太過嚴重,農業短期之內很難快速恢復東漢太平時期的產量。官渡之戰爆發的時候,曹操治下的農業生產還沒有完全恢復。
其次,官渡之戰開始后,袁紹便派遣劉備、劉辟、龔都等多支部隊進入曹操的地盤,騷擾打擊曹操軍的運輸補給線。因此曹操在官渡之戰時缺乏軍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運輸不暢。

最后,因為袁紹當時的勢力勝于曹操,所以曹操麾下的很多官員在官渡之戰時都暗中與袁紹往來。根據史書記載,曹操在官渡之戰向所轄地方征集軍糧,但很多官員都借故推諉。
綜合來講,由于戰亂破壞、補給線不暢和地方官員搗亂,曹操在官渡之戰時一直缺乏軍糧。如果不是袁紹陣營除了比曹操更大的問題,官渡之戰的最后勝利者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