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實踐使蘇聯和俄羅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蘇聯和俄羅斯迅速調整了他們的外交政策,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到和平共存,并與周圍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和立陶宛簽署了和平條約。
1921年3月18日,蘇波簽署了里加條約,結束了兩國的緊張局勢,這對波蘭更有利。當然,18年后,蘇聯軍方在1939年德波戰爭期間,根據蘇德不侵犯條約,將波蘭的大片領土納入蘇聯。同年11月,這兩個地區加入了蘇聯和俄羅斯,重新融入了烏克蘭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
大約8萬名蘇聯戰俘因疾病和食物短缺而死于波蘭戰俘營。
俄羅斯戰爭失敗的真正原因是它對外部戰略的追求目標。自10月革命成功以來,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領導人首先從意識形態利益出發,致力于推進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主要包括:
首先,認為消滅戰爭必須消滅帝國主義,認為“帝國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寄生資本主義或腐朽資本主義、垂死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夕。由于革命在社會矛盾集中的俄羅斯爆發,俄羅斯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開始,革命必然會擴展到西方先進國家。
此外,俄羅斯革命只有在引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時才會最終成功。
只能說,偉大的導師列寧希望建立一個世界社會主義聯邦。俄羅斯革命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統一的世界蘇維埃共和國。蘇波戰爭已經成為蘇聯和俄羅斯推動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種實踐。
這一實踐使蘇俄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許多領導人在戰后提出了“紅色干預理論”。幸運的是,列寧仍然相對清醒。
科羅內爾海戰德詳細經過是怎樣德?最后結果如何
? 上一篇
卡西諾戰役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發生的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