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伯特群島位于東經173~175度之間,橫跨赤道,由16個珊瑚島組成。塔拉瓦和馬金環礁是島上最大的兩個珊瑚環礁。塔拉瓦呈三角形,出水島約20個。其中,貝蒂歐是日軍強大的設防島,是美軍攻擊的關鍵目標。貝蒂歐島,形狀像棲鳥,長3.5公里,最寬500米。島中部有一個機場,有三條跑道,主跑道長1200多米,是吉爾伯特群島唯一的轟炸機跑道。島周圍是150米到400米寬的珊瑚礁島。一座500米長的椰木棧橋延伸到礁湖,供船舶卸貨,仿佛是貝蒂歐的鳥腿。珊瑚島面積僅1.18平方公里。日軍駐兵2500人,分為松尾敬公大佐第六橫須賀陸隊和管井武男中佐第七佐世保陸隊。兩支陸戰隊在日本海軍中排名第三,特別是在當地部隊的管轄下。司令官是柴崎惠次海軍少將。此外,一個工兵營和近千名朝鮮勞工,使島上部隊總數約達4500人。柴崎在貝蒂歐修工作了18個月。在外圍的淺水礁上,設置了大量的混凝土三角錐、切割堆、鐵刺網和椰子木柵,以及大量的火炮和步兵武器,以阻止敵人的登陸船。大量的半地下碉堡,厚厚的椰子木、鋼板和珊瑚沙,足以抵御大口徑炮的轟擊。島上有11個岸炮陣地,均為混凝土鋼板建筑,配有203毫米大炮。海灘上有25門野炮,都位于堅固的火力點。內陸防空洞配系復雜,戰壕和蓋溝縱橫,交通便利。柴崎指揮部是一座巨大的碉堡,用鋼板和一米厚的混凝土作為圍墻。他曾經對下屬夸口說:“美國用100萬大兵,花了100年時間,也攻不下塔拉瓦!”
1943年2月,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后,美軍在戰略反擊方向上有很多選擇。拉包爾在新不列顛島,是一個很大的誘惑。作為南太平洋日軍最大的兵站,它像磁石一樣吸引著美軍。麥克阿瑟將軍不斷威脅要贏得拉包爾,哈爾西將軍北進,指向新不列顛島。然而,他們當時的裝備和兵力卻無法一舉奪得日軍重鎮。拉包爾,竟成了一塊難啃的骨頭,使美軍欲吞不能,欲舍不忍。
1943年初,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將急于打破僵局。他重新規劃了一條反擊軸線,計劃沿密克羅尼西亞直接指向日本。今年2月,在舊金山,金將通知尼米茲他的中太平洋戰略,讓他研究占領馬紹爾群島的可行性。6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式下達了占領馬紹爾群島的指示。然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工作人員一致堅持,如果你想攻擊馬紹爾群島,你必須首先占領吉爾伯特群島的東南方向,以獲得空中偵察和轟炸的便利。尼米茲說服了出席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將軍。7月,會議決定首先占領吉爾伯特群島。
尼米茲整天忙著為這場新戰斗做準備。他將新組建的強大的第五艦隊交給斯普魯恩斯中將指揮,并任命霍蘭德·史密斯將是第五兩棲軍長。霍蘭德勇敢而強大,綽號“咆哮的瘋子”。兩棲登陸艦隊的指揮官是里奇蒙德·凱利·特納少將,他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因擅長兩棲戰,綽號“短吻鱷”。
美軍的作戰計劃被命名為“電流”。它的作戰部署是:兩個師用兩支艦隊運載第五兩棲軍,分別占領馬金和塔拉瓦。北方突擊組包括6艘運輸艦、4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3艘護航航空母艦、1艘碼頭登陸艦和3艘坦克登陸艦,運送27名步兵到馬金。斯普魯恩斯坐在重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特納坐在戰列艦賓夕法尼亞,霍蘭德·史密斯也隨隊指揮攻占馬金。
南突擊組包括:16艘運輸艦、1艘坦克登陸艦、3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21艘驅逐艦和5艘護航航空母艦,運輸第二陸戰士1.8萬官兵,從新西蘭惠靈頓、新赫布里底群島埃法提島等地聚集在塔拉瓦海上。
第五艦隊的11艘航空母艦、6艘戰列艦和27艘護航艦分為4個特殊混合組,負責日本占領島機場、轟炸馬金和塔拉瓦、攔截日本聯合艦隊等任務。
此外,基于富納富提島和坎通島的美國陸軍第七航空隊將使用100多架“解放者”轟炸機、24架“卡塔林納”水上飛機和24架PV-l巡邏轟炸機,轟炸吉爾伯特,摧毀日本工事,殺死敵人。派遣潛艇和偵察飛機,提前仔細偵察和拍攝塔拉瓦。命令利維少從快速調動足夠數量的供應船、修理船、拖船、掃雷船、駁船、彈藥船和13艘艦隊油船,攜帶食品、醫療用品、各種彈藥、登陸機械、通信設備和燃料.確保艦隊的海上供應。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舊金山等地區,后勤支持“電流”戰役。調度結束后,各部兼程趕赴作戰海域。朱利安,陸戰二師師長·根據軍事指示,史密斯少將親自主持并制定了貝蒂歐在塔拉瓦主島的作戰計劃。登陸方案是:避開日軍設防堅固的南岸,登陸艇隊從環礁缺口的水道進入礁湖,在日軍設防似乎較弱的北岸登陸。從西到東,灘頭位置定為“紅一”、“紅二”、“紅三”。每灘登陸一個營地。計劃將125輛履帶兩棲車分幾批運輸部隊上岸。登陸艇應盡可能靠近岸邊,以減少兩棲車的往返距離。如果沒有意外,D美軍將橫掃全島,占領機場,封鎖貝蒂歐東南端的日軍殘部;第二天將全殲。
包括朱利安在內的雙方的裝備、兵力和火器·幾乎所有的人,包括史密斯,都認為贏得貝蒂歐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