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安南又稱明越戰爭,明入越戰爭,越南又稱明與大禹戰爭(越南語:Chi?n tranh Minh - ??i Ngu),指明成祖征服越南胡朝(大禹國)的戰爭。
漢唐以來,安南古稱交趾,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五代以后,方獨立成國。元末戰爭期間,安南趁機脫離中國地圖,一度發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銅柱200多里,占領丘溫、慶遠等五縣。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曾頒布安南國王陳日昆的詔書,并命令歸還。然而,此時,陳朝已經由國相黎季犁掌權。他脅迫國王陳日昆,稱兵拒命。朱元璋以戰爭方息,注重安撫,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從此處于半獨立狀態。
1406年至1407年,后明成祖派兵攻打南安,最終安南獨立,明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從此朝貢不絕。戰爭以明朝勝利和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納入明朝領土,標志著明朝安南的開始。
背景
自明朝成立以來,安南陳氏政權一直在衰落,內亂不斷。 14世紀末,陳裕宗在位時,陳朝開始逐漸衰落。此時,南方占城正處于制蓬峨統治下的鼎盛時期,多次入侵陳朝。陳睿宗親征占城,最后不在陣中。雖然黎季犁是這場戰爭的統帥,但由于與太上皇陳藝宗的裙帶關系,他免于被罷官。此后占城勢力更強,甚至一直打到都城升龍城下,大越無法制止。1380年,黎季犁率領陳朝軍隊首次擊敗制蓬峨。黎季犁憑借軍事功績,完全掌握了陳朝的軍政大權,將都城遷至自己的勢力圈順化,隨意廢墟和占領皇帝(共廢立三帝:陳廢帝、陳順宗、陳少帝)。
1390年制篷峨陣亡后,占城逐漸衰落。解除外患后,黎季犁屠殺了陳朝宗室,為篡位鋪平了道路。1400年,黎季犁復祖姓改姓“胡”
明軍之所以能順利平定安南,主要是因為胡的政權行政苛刻,人心不附。應陳天平的邀請,朱迪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并承諾復立陳的后代。當然,這受到了安南人民的歡迎,也是一種正義的舉動。然而,在獲勝后,他自食其言,匆忙決定恢復安南,這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縱觀中國歷代,雖然安南多次成為中國領土,但自五代吳權以來,它已經獨立建立了一個國家。一旦中國直接管理,它將不可避免地遭到安南各級人民的抵制。從那時起,安南已經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大禹被明攻滅,安南成為明朝的一部分。此后的二十年被稱為越南第四次北屬時期,也被稱為明朝時期。雖然明朝實施了安南與中國同化的政策,但安南也向中國輸入了大量的中國文化和書籍。為爭取安南人的支持,明朝任命莫深、范世矜、杜維忠等安南人為官,與明人統治安南。為了得到安南士人的支持,明朝專門出資修繕了陳朝宗室和遺臣的墳墓,并為他們設立了死亡頭銜和寺廟祭祀。但這些行為仍然遭到安南人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