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島海戰發生在清光緒20年(1894年7月25日)上午,日本海軍在朝鮮牙山灣口豐島西南海域襲擊中國海軍艦船。 。這是日本首先挑起的戰役,因此清朝和日本正式宣戰。
戰爭經過
「濟遠」和「廣乙」在護送清軍登陸朝鮮牙山后,兩艘中國軍艦離開牙山返回朝鮮豐島海面,遇到了日本聯合艦隊的第一個游擊隊「吉野」、「浪速」及「秋津洲」以高速、高射速為特征的三艘軍艦。
7點20分,第一游擊隊看到了「濟遠」和「廣乙」兩艦,立即下達戰斗命令。7時45分,第一游擊隊旗艦「吉野」第一槍:這是日本甲午戰爭不宣而戰的開始。隨后,中國軍艦反擊,兩軍展開了激烈的炮戰。與中國軍艦相比,日本軍艦在噸位、火炮、速度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艦「廣乙」受重傷,無法發射魚雷,船體傾斜,于是退出戰斗,擱淺在朝鮮十八島附近,縱火自焚。「濟遠」這艘船在戰爭開始時受傷,沒有任何實際戰斗經驗的管帶方伯謙立即怯場,開始逃跑,沒有取得更大的成果。
8時30分,「濟遠」艦全速向西撤退。日艦猛追,「濟遠」白旗懸掛在艦艇上。日艦追近,「濟遠」日本海軍旗也掛在艦上。「浪速」船只發出信號命令「濟遠」艦艇立即停輪。
此時,有第二波增援朝鮮清軍,并懸掛英國國旗。「高升」商輪和滿載軍械「操江」艦駛來。日軍三艦見「高升」號與「操江」艦,立即以「浪速」艦攔截「高升」號,以「秋津洲」艦攔截「操江」艦。「濟遠」日艦以每小時22.5節的速度撤退「吉野」號窮追「濟遠」艦不舍,「濟遠」艦拋下「高升」號碼離開,并發尾炮攻擊「吉野」號。
「濟遠」艦駛抵威海,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戰果:「殺死了數十名日本提督并官,彼知難以抗拒,所以掛著我們的龍旗奔跑」。然后丁汝昌誤報「濟遠」艦擊沉「吉野」號。事實上「吉野」沒有損失,沒有回來。真正悲慘的是「高升」號運兵船!「高升」號被「浪速」擊沉,有700多名殉難者。「操江」船也被俘。
豐島海戰成為甲午戰爭的重要導火索。8月1日,中日兩國同時向對方宣戰。
日本媒體報道
1894年7月29日,東京《時事新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