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長平之戰的介紹,長平之戰是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的一場戰爭。當時秦國勢力越來越強大,周天子無用,諸侯國人恐慌。這場戰爭的爆發無疑對秦、趙乃至世界的局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長平戰(油畫)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使韓國上黨郡與當地失去聯系。為了讓秦國休息,韓國國君讓君主馮婷把上黨郡獻給秦國。馮婷不愿意。他轉而把上黨郡獻給趙國,要求趙國的力量對抗秦國。趙國君接受了上黨郡,引起了秦國的不滿。
兩年后,秦占領了上黨,然后攻打了長平。趙孝成王派趙國名將廉頗率軍出戰。經過幾次不利的戰爭,廉頗無法用有利的地形堅持下去。他想通過等待工作來挫敗秦軍的士氣,然后找到進攻的機會。
為了贏得戰爭,秦國采取了相反的計劃,散布謠言,使昏庸的趙孝成王認為廉頗膽小,不敢戰斗,于是撤下廉頗,換上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趙括立即改變了廉頗的戰術,帶領軍隊進攻秦國。而此時此刻秦國的主將早已秘密地變成了勇敢善戰的白起。白起帶領秦軍假裝戰敗逃亡,誘使趙括追趕秦軍的營地,然后包圍趙軍,切斷后路和糧道,趙軍被包圍了40多天。
最后,趙括在突破中被亂箭射死,趙軍降秦。白起放了240名年輕的趙國士兵回去,殺死了所有其他降兵。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古戰場長平之戰
戰國時期的長平戰爭對當時世界的局勢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戰爭本身也給當時和后世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它的規模和悲慘的傷亡。如今,長平戰爭的古戰場遺址位于山西省高平市長平村。
古戰場遺址長平之戰
戰國時期,高平被改名為長平。它環山環水,地形危險。這是歷史上兵家非常重視的地方。長平戰爭基本上涉及到高平的大部分時間。許多地名和村名的起源都與長平戰爭有關。
長平古戰場遺址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中有許多與當年戰爭有關的地方。
出土了許多尸骨、箭頭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據說這里是白起坑殺40多萬趙國降兵的地方。唐玄宗時期,皇帝巡幸高平修建了這座骷髏廟,祭祀戰爭中死亡的40萬亡靈。長平大戰前,韓國上黨郡的君守馮亭曾將光狼城作為抵御秦軍的重要據點。還有安貞堡、秦壘、米山鎮、馬村鎮等地,都是長平古戰場的遺址,有的是當時秦趙的駐地,有的是指揮所。總之,這些地方都有長平之戰的記憶。
如今,許多游客來到長平古戰場遺址,感受戰爭帶來的殘酷和殺戮,紀念戰爭中死去的無辜生命。
長平戰尸骨坑
戰國時期,趙的長平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戰爭期間,秦趙雙方的兵力傷亡令人震驚。趙前后傷亡約45萬人,此后精力充沛。秦也傷亡一半以上,國內空虛。
長平戰尸骨坑
在長平戰爭的最后階段,趙軍主將趙括死在秦軍的亂箭下。趙軍失去了主將,剩下的士兵就沒有氣候了,全部向白起投降。但出乎意料的是,白起并沒有放過這些降兵。他認為趙國士兵反復無常,如果留下他們,其他事件可能會再生。于是,他用欺騙的手段,將趙國的40多萬降兵全部坑殺,只放回了240名年輕士兵。這樣的事件確實令人震驚,但也足以讓人們看到戰爭的殘酷。白起臨死前,也曾說過自己做過這樣的事,早就夠死罪了。
1995年,位于山西高平市的長平戰爭遺址正式開始了相關的考古發掘行動,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工作人員日夜的努力下,戰爭中的尸骨坑終于逐漸挖出來,分為一號坑和二號坑。兩者都是深坑,不像秦軍人挖的,更像是自然形成的。可想而知,當年40多萬趙國士兵死后被扔到這里,再將一層薄土掩蓋起來。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尸骨終究被埋在地下。
因為這個尸骨坑是在永錄村發現的,所以也叫“永錄尸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刀幣、箭頭等文物,為長平戰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長平戰爭的影響
長平戰爭發生在當時強大的秦趙之間。戰爭的最終結果是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而趙幾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那么,除了對戰爭雙方的影響外,長平戰爭在其他方面有什么影響呢?
長平之戰圖
首先,我們來看看被打敗的趙國。趙國在戰爭中損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前后傷亡約45萬人,幾乎全軍覆沒,其中40多萬士兵被秦軍殺害。這對趙國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是精神上的。長平戰爭結束后,趙國陷入了悲傷和恐懼。
而戰勝國秦國雖然也有不小的兵力傷亡,但更讓他們興奮的是戰爭帶來的勝利果實,這大大加快了秦統一六國的步伐。但從那以后,也有一個不利的影響,那就是邯鄲戰爭在長平戰爭結束后不久就爆發了。這場戰爭可以說是長平戰爭的遺留問題。本來秦國將領白起想趁著長平之戰取得勝利,一舉進攻趙國首都邯鄲,使趙國滅亡。但秦王聽了范菊的勸說,并不同意。后來,他不顧白起的建議,在時機不對的情況下,向邯鄲發動戰爭,最終導致秦國戰敗,推遲了統一六國的步伐。
從世界形勢來看,長平戰爭為秦統一六國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對歷史趨勢和進程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來有能力與秦抗衡的趙,戰后崩潰了。秦的綜合國力大大超過了其他國家,秦的統一只剩下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