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龍,曾用名馬朝清(1810年12月15日至1871年1月13日),哲合忍耶第五代穆勒師德,教內稱十三太爺,經名“穆罕默德·艾依乃瑪·阿兩毛”,道名“托布爾·屯拉”
個人簡介
馬化龍是中國伊斯蘭哲合忍耶學派的第五代穆勒師德(傳教人),作為大阿瑪目行使教權。他是西北回民和當地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
馬化龍生活在寧夏靈州金積堡。他年輕時在甘肅伏羌南關馬二伊瑪目和山東金葉門下學習阿拉伯文。長大后,他的父親“穿衣”(回族學生畢業于清真寺)成為伊瑪目。道光29年(1849年)成為哲合忍耶學派第五代穆勒師德。在他的努力下,哲合忍耶達到了馬明心以來的第二個鼎盛時期。
同治年間回民叛亂
背景介紹
哲合忍耶學派自清乾隆以來,由甘肅人馬明新(哲學派稱為“道教祖先”)引入中國。由于其倡導伊斯蘭教改革在中國發展的弊端,提倡簡化復雜的宗教禮儀制度,提出伊斯蘭教應該靠近窮人。沒有人能用伊斯蘭教賺錢,很快就受到了許多窮回民的喜愛和支持,在哲學派傳教之初,青海循化撒拉族地區,十二工有九工信仰馬明心宣傳的伊斯蘭教(哲合忍耶派)。哲和忍耶的發展威脅著老教(主要是虎夫耶華寺門宦)的地位,于是爆發了新老教之爭。在處理新老教之爭的過程中,清政府采取了“以回治”的策略,支持老教打壓新教。
哲和忍耶學派發展到馬化龍不到一百年。雖然它受到了清政府的殘酷絞殺和迫害,但教派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由于清政府的流放等迫害措施,其活動范圍和信徒都超過了前幾代。
叛亂的過程
同治第一年(1862年)春天,陜西爆發了大規模回族屠殺漢族的叛亂。為了屠殺漢族,陜西回族秘密邀請鐵匠制作刀具,殺死鐵匠以防泄密,然后在街上買竹竿作為刀桿。令人驚訝的政府稱之為
古代中國打仗為什么都注重陣法,陣法究竟有什么用?
? 上一篇
中國歷史上被遺忘的戰爭之一,東漢與羌的百年戰爭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