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大戰朱元璋是怎么以少勝多的?事后想起來很危險!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有趣的歷史小編一起看。
鄱陽湖大戰是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鄱陽湖的戰斗。這場戰斗也被稱為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水戰。最后,朱元璋以少勝多擊敗陳友諒,明軍順勢奪得湖南、湖北,此前勢均力敵的局面也被打破,朱元璋占據絕對上風。但當時朱元璋只有20萬兵力,他是怎么打敗陳友諒65萬大軍的呢?只要歷史上有少勝多的戰斗,背后一定有一場精彩的游戲。這一次,讓我們簡單談談鄱陽湖大戰,看看朱元璋靠什么取勝。
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終于贏了,但這是一場讓朱元璋感到害怕的戰爭。后來,他曾對劉伯溫嘆氣:“我不聽我丈夫的話,但我有一次安豐之行。如果友諒利用我的軍隊,它應該是空的,順流而下。我什么也沒做,什么也沒回來。總體趨勢已經消失了。”
朱元璋所說的安豐之行,是當時張士誠圍攻小明王韓林兒(韓山童的兒子)的最后一座城市。韓林兒抵擋不住,向朱元璋告急。于是朱元璋率軍渡江救安豐。借此機會,陳友諒率領60萬大軍圍攻洪都。守洪都的朱元璋義子朱文正死守三個月,差點被陳友諒打倒。與此同時,陳友諒占領了吉安、臨江、無為州等廣大地區。洪都是軍事重鎮,一旦被城市破壞,朱元璋將進退失據。因此,朱元璋迅速從安豐撤圍,回到應天,但主力卻無法及時回來。朱元璋別無選擇,只能“圍魏救趙”,進入鄱陽湖,從而拉開了鄱陽湖決戰的序幕。
當然,朱元璋之所以害怕,不僅僅是因為這一點。可以說,在消滅陳友諒的最后一刻,朱元璋一直處于不安之中。你為什么這么說?
一、陳友諒實在太強了。
一是陳友諒的水軍力量是朱元璋水軍力量的十倍以上。這個數據太可怕了,基本上是殺死朱元璋的力量。
第二,陳友諒的戰艦都是建筑船。建筑船是水戰中巨無霸的武器。如果士兵們站在建筑船上,向敵人的船射箭,敵人的船基本上無法反擊。
第三,陳友諒站在上游,朱元璋站在下游。陳友諒只需要開著樓船向下沖鋒,朱元璋的弱船根本抵擋不住。
第四,陳友諒用自己的長處攻擊敵人的短處。陳友諒最厲害的是水軍,最適合的戰爭是水戰。陳友諒用自己的力量打朱元璋,這不是一場公平的決斗。
二、朱元璋被兩面夾攻。
朱元璋的位置,上游是陳友諒,下游是張世誠和方國珍。朱元璋只聯系了方國珍。方國珍沒有野心。然而,他是一個搖擺不定的人。一旦朱元璋被打敗,他就很有可能叛變過去對付朱元璋。
張士誠不被朱元璋拉攏,他想和陳友諒一起攻擊朱元璋。朱元璋前后攻擊。這種情況真的讓朱元璋害怕。
前面提到的朱元璋率軍解安豐之圍,救韓林兒,導致陳友諒大軍圍攻洪都,是兩人夾攻造成的。后來,朱元璋告訴劉伯溫,他不應該去救韓林兒。然而,如果朱元璋不救韓林兒,他就不能在道德上采取主動。很可能每個人都不屬于他,更不用說贏了。

三、陳友諒對朱元璋“斬首”。
在鄱陽湖大戰中,由于陳友諒是一艘建筑船,站得很高,看得很遠,很容易發現朱元璋乘坐的戰艦發射攻擊。有一次,朱元璋的戰艦擱淺了,被圍困了。如果朱元璋的船沒有用自己的船拼命撞擊朱元璋的船,把朱元璋的船撞進水里,朱元璋就完了。
還有一次,陳友諒又發現了朱元璋的旗艦,又是一次猛攻。朱元璋一轉到另一艘船上,旗艦就被陳友諒的炮石粉碎了。
可以說朱元璋多次逃離死亡線。他怎么會不害怕呢?
當然,朱元璋最終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打敗了陳友諒。讓鄱陽湖大戰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以少勝多的大戰之一。
總而言之,朱元璋能打敗陳友諒有以下原因。
一是陳友諒驕傲輕敵,輕率進取。陳友諒因為兵強馬壯,所以在戰斗中不太注重策略,盲目以強凌弱,最后吃了苦頭。
第二,朱元璋講究戰略戰術。在這場戰爭中,朱元璋采取了許多策略,如誘敵深入計、詐降計、圍魏救趙計、各破計等。正是在這些意想不到的攻擊中,陳友諒一步步被侵蝕。
第三,朱元璋充分利用氣候打仗。朱元璋充分利用風向,實施火災攻擊策略。同時,充分利用長江水位的漲跌,使陳友諒的建筑船無法發揮作用。熟悉水戰的陳友諒用鐵鏈將建筑船連接起來,將建筑船變成陸地,水戰變成陸戰。這樣愚蠢的做法怎么能打敗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