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原之戰,下面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和尚原之戰為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吳玠、吳璘兄弟指揮抗金戰爭中的重要戰役之一。在此次戰役當中,南宋軍隊給金軍以重創,并獲得最終的勝利。金軍于1127年(金天會五年,南宋建炎元年)滅亡北宋后并沒有鳴金收兵,而是乘勢數次南下并進攻陜西,搶占了黃河兩岸許多地區,并曾一度深入江西、浙江等地。廣大愛國軍民在抗戰派將領的率領下,英勇頑強地抗擊金軍,迫使金軍退回江北。

1131年(金天會九年,南宋紹興元年)五月,金軍將帥沒立率部出鳳翔(轄境相當今陜西寶雞、岐山、鳳翔、麟游、扶風等地),烏魯、折合從階州、成州出大散關,屯兵北上,進攻吳玠軍,兩路金軍企圖在和尚原會師。吳玠命令諸將列成陣勢,利用有利地形,輪番向先到達的烏魯、折合率領的金軍攻擊。金軍欲戰不能,欲退無路。和尚原一帶盡是山谷,路多窄隘,怪石壁立,金軍的騎兵全都失去了威力,只好棄騎步戰。宋軍在吳玠的統領下與金軍展開了生死搏斗,大敗金軍。退到黃牛鋪一帶的金軍,立足未穩,又恰遇上大風雨,金軍士氣不振,無力發起進攻,只得狼狽逃竄。同時,沒立所率金軍在箭筈關方向發動的進攻,亦為吳玠部將楊政所擊退,從而打破了沒立與烏魯、折合兩軍會師和尚原的計劃。此戰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宋軍的士氣。
金軍初戰和尚原失敗,使金朝統治者大為惱怒,"謀必取玠"。于是金軍元帥兀術(即"金兀術")親自出馬,糾集各地兵力十余萬,架設浮橋,跨過渭水,從寶雞結連珠營,壘石為城,與吳玠所部宋軍夾澗對峙,準備與宋軍決戰。其時,吳玠積極調整宋軍部署,并注意偵察兀術金軍的一舉一動。十月,大戰爆發。

吳玠命令諸將挑選勁弓強弩,分番迭射,弓矢連發不絕,繁如雨注。金軍不利,丟掉武器退卻。吳玠抓住有利戰機,派遣奇軍從兩旁襲擊,阻斷金軍運糧通道,金軍陷入困境,兀術見勢不妙,奪路逃遁。吳玠乘勝追擊,于神坌一地設兵伏擊,金軍大亂,宋軍星夜出擊,大敗金軍。兀術中箭負傷,狼狽逃走。和尚原一戰,俘獲金軍頭目300余人,甲士800余人,繳獲器甲數以萬計,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和尚原之戰在宋金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宋軍以少勝多,重創金軍主力,鼓舞了宋軍的士氣,扭轉了富平戰敗的局勢。其后,金軍在進攻饒鳳關、仙人關等地時,由于吳玠、吳璘兄弟所率部隊頑強抵抗以及當地人民的支持,又遭到慘敗,被迫退回鳳翔,暫時放棄了攻入四川的企圖,使其重點進攻遭到失敗。此戰對金軍的打擊是非常重大的,是其滅遼破宋以來遭到的第一次大慘敗,所以有的歷史記載說:"金人自入中原,其敗衄未嘗如此也。""兀術之眾,自是不振。"和尚原之戰的勝利是來之不易的,它凝聚了當地人民冒死支持宋軍的心血。

《宋史·吳玠傳》上說,"玠在原上,鳳翔民感其遺惠,相與夜輸芻粟助之。玠償以銀帛,民益喜,輸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殺之,且令保伍連坐,民冒禁如故。"吳氏兄弟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倆總是身先士卒,團結將士,共固抗金。和尚原大戰時,吳玠、吳璘僅靠富平之戰后所收集的數千散卒扼守關口,敵軍則有十余萬,數倍于我。且和尚原遠離內地,供給沒有保障,有人想劫持吳氏投降金兀術。在此危急關頭,吳玠深明大義,召集諸將勉以忠義,以誠感泣諸將,使上下一心,積粟善兵,列柵死守,終于擊敗了強于自己的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