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對越南的侵略是有準備、有計劃、分階段進行的。早在17世紀初,法國傳教士就來到越南,從事間諜活動。
18世紀下半葉,越南成為法國向東擴張的主要目標,因為法國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勢力被強大的敵人英國排擠。為了以越南為基地,開辟一條通往中國西南和中部的侵略道路,法王路易十六根據1787年在越南等地傳教的百多祿主教的演奏,制定了“法國西部東方帝國”的巨大計劃,并采取了占領越南的實際步驟。19世紀初,法國多次派使臣到越南談判,并以武力威脅。1843年和1845年,法國軍艦兩次駛入峴港示威。
1847年,兩艘法國軍艦闖入峴港,公開擊沉越南戰艦。1857年7月,法國政府通過了占領越南的決議,計劃先占領越南,然后以此為跳板,向遠東國家擴張。法國從南到北侵占越南,分三次完成跳躍式蠶食。在具體的侵略手段中,首先,結合軍事入侵和政治活動,首先派傳教士和商人穿著宗教外套到越南,探索道路,支持親法力量,制造事故,為武裝入侵提供借口。其次,每次法軍占領一個地方,都會與越南政府簽訂條約,使其侵略合法化。鞏固統治,積累力量,然后攻擊下一個目標。第三,法國軍隊以戰爭為基礎,拼命剝削和壓榨占領區的越南人,掠奪當地資源和財富,采取“越南人與越南人作戰”的卑劣伎倆,招募越籍偽軍,開辦學校,培養翻譯和代理人,協助他們控制占領區和作戰。
在法越戰爭中,越南屢屢失敗,究其原因,除法軍船強炮利外,關鍵在于越南社會落后,政治腐敗。法越戰爭時期,越南阮氏封建王朝極度衰弱腐敗,內血鎮壓人民革命,扼殺資本主義萌芽,使國內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統治集團陷入嚴重孤立的境地,不可能動員組織全國抗法救國,只能靠裝備落后、訓練差的正規軍,防守幾條固定防線,實施消極防御。這種缺乏人民戰爭基礎的簡單防御無法抵抗殖民侵略者的進攻。其次,越南統治集團在政治上軟弱無能。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越南統治集團不敢在敵人進攻面前抗日戰爭或避免戰爭和平,妥協,使投降主義占上風。結果助長了侵略者的火焰,使他們更加肆無忌憚,一步一步深入,最終使越南成為法國的“保護國”。此外,越南統治者在軍事指揮方面也非常愚蠢。一方面,他們盲目樂觀,錯誤地估計了情況。他們認為法國離越南很遠,占領越南作為殖民地是孩子們的想法;另一方面,他們害怕敵人,認為敵人的海軍很強大,不敢與敵人作戰,希望通過簡單的防守等待轉機。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指導下,越南軍隊在第一次法越戰爭中未能抓住法遠征軍的主力轉移到中國戰場。在越南,只有1000多名駐扎在越南的有利戰斗機組織了反擊,扭轉了被動局面。相反,他們等待法國軍隊結束侵華戰爭后,再次調動軍隊在越南發動進攻,使越南連續失利,失去城市和土地,被迫割地求和。然而,“沒有什么比獨立和自由更有價值”(胡志明語)。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抵抗。面對法國的入侵,越南人民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法游擊戰爭,堅持了80年的抗法斗爭,直到法國殖民者被趕出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