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損失是多少?只剩下四名軍師中的一名?以下有趣的歷史小邊將為您帶來詳細的答案。
三國時期有三場舉世矚目的戰役,一是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二是吳與曹魏的赤壁之戰,三是蜀與吳的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每次都決定了三國時期的發展趨勢。
官渡之戰使曹操統治北方,擁有掃除世界的資本;赤壁之戰是蜀吳共同對抗曹操,最終使曹操在赤壁失去統治世界的機會;夷陵之戰是蜀國的轉折點。戰后,蜀國的活力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完全失去了統一世界的力量。這場戰斗可以被稱為蜀國的滅亡之戰。
劉備劇照
為什么要說夷陵之戰會是蜀國的滅國之戰?曹操也在赤壁大敗。他最終沒有恢復過來!為什么蜀國在夷陵失敗一次,那就是滅國之戰?事實上,這是因為夷陵的失敗給蜀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更不用說普通士兵的死了,就連劉備帶來的四名士兵也只回到了蜀國的一名。剩下的三個要么死了,要么投降了。
夷陵戰爭前,劉備也做了很多準備。首先,他命令諸葛亮守衛兩川,然后讓馬超和魏燕守衛漢中。與此同時,他讓兇猛的將軍趙云殿后兼顧糧草。黃忠是蜀軍攻打東吳的先鋒。至于謀臣,劉備分別帶來了黃全、程畿、馬亮和陳震四人。

黃權劇照
黃權是四位軍事大師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列入“蜀漢十二文臣”的人。原因很簡單。夷陵戰役蜀軍大敗后,黃權率領下屬投降魏國。事實上,黃權最早并不是劉備的大臣。黃權原本是劉章的下屬。有一次,他建議劉章不要歡迎劉備進入蜀國。這是為了把狼引入房間,但劉章一意孤行,根本不聽黃權的建議。
后來劉備帶兵攻打益州,劉章抵擋不住投降,但黃權拒絕投降劉備。他認為劉備只是個小偷。直到劉備親自去禮請他,對他感動,理智,黃權才愿意回到劉備身邊。

劉備劇照
夷陵戰役期間,劉備大敗后逃跑,黃權帶領的軍隊也想跟隨劉備撤退,但沒想到吳軍阻止了回蜀的路。無奈之下,黃權帶人投降魏國。魏王曹丕問黃權為什么降魏不降吳,黃權回答說:“歸蜀無路,降吳無路,所以投陛下。“事實上,黃權也很忠誠。雖然他沒有忠于劉備的死亡,但螞蟻仍然有偷生命的想法,更不用說黃權了,他沒有投吳,選擇投魏,這是對劉備最大的忠誠。
然而,盡管黃權降級到魏國,但劉備并沒有讓黃權的家人難堪。他還說,他辜負了黃權,而不是黃權。黃權聽到劉備在魏國殺害家人的謠言,拒絕相信。可以看出,黃權和劉備的君臣仍然相互了解。

劉備劇照
劉備帶來的第二位軍事大師是程畿道。程畿道在三國歷史上并不是很有名。同樣,《三國演義》也沒有描述這個人,但這個人是劉備非常重要的顧問。憑借出色的能力,他還入圍了“蜀漢十二文臣”,其能力可見一般。
和黃權一樣,他最初是劉張的顧問。劉張投降劉備后,他自然成為了劉備的工作人員,為蜀國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夷陵戰敗后,他被敵人包圍,敵人建議他投降,但他責罵敵人,寧愿死也不愿死,最終死于混亂的軍隊。程真的是一個忠誠的大臣。他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護正義,也不愿投降。他值得劉備的重視。
馬良劇照
劉備帶來的第三個顧問是馬良。馬良是馬蘇的兄弟。馬的五個兄弟都很有才華,但馬良是最好的。當劉備擔任荊州牧羊人時,他召集馬良做事。在《三國演義》中,馬良也是關云長刮骨療毒時與他下棋的人。
原來,在劉備攻打東吳之前,孫權害怕蜀軍的勢頭。他派人把張飛的頭和殺害張飛的兩個叛軍送給劉備,要求和平。馬亮還建議劉備接受東吳的和平,與孫吳結盟,與曹魏打交道。然而,劉備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他沒有采納馬亮的建議,獨自出兵東吳,最終導致夷陵大敗。夷陵戰敗后,馬良也被殺,馬良的死確實是蜀國的損失。

劉備劇照
劉備帶來的第四位軍師是陳震。陳震原本是袁紹的謀士。后來,袁紹官渡戰役失敗身亡后,陳震投奔劉備。同樣,他的才華也得到了劉備的認可,所以他委以重任,然后帶他去征服吳棟。
陳震在夷陵之戰中幸運地活了下來。劉備去世后,他奉命與諸葛亮等人協助少爺劉禪。公元229年,孫權稱帝,蜀漢以陳震為衛尉,前往祝賀,與孫權開壇聯盟,分享世界。回到蜀國后,劉禪把他命名為城陽亭侯。公元235年,陳震在蜀國去世,死于疾病。與其他三位顧問相比,陳震的結局更好。
事實上,有些士兵在任何戰斗中死亡都沒什么大不了的,因為士兵可以隨時補充,但如果他們死了一些重要的將軍或謀士,他們真的會受傷。劉備在夷陵戰役中直接失去了三名謀士,這就是為什么蜀國在夷陵戰役失敗后逐漸滅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