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年,蘇格蘭的獨立戰爭達到了決戰的時刻。羅伯特,蘇格蘭國王·在布魯斯(羅伯特一世)的領導下,多年積累的力量足以與英格蘭的占領軍展開正面對抗。同年3月和4月,蘇格蘭軍隊開始包圍蘇格蘭最重要的據點斯特靈城堡。如果6月24日仲夏節,斯特靈城堡的守軍與蘇格蘭軍隊達成協議(Midsummer Day)英格蘭援軍仍未到達,將向蘇格蘭投降。愛德華二世消息后,英格蘭國王召集了一支巨大的軍隊向北方進軍。6月17日,當英軍從邊境線向北聚集時,約有2000至3000騎兵和16000步兵。
1274年,羅伯特·蘇格蘭貴族家庭出生的布魯斯。1305年8月3日,電影《勇敢的心》的原型,蘇格蘭英雄威廉·被英王愛德華一世“五馬分尸”的華萊士。愛德華一世希望這一舉動能阻止蘇格蘭人,但沒想到羅伯特會在第二年3月25日加冕為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暴跳如雷的愛德華一世迅速派兵鎮壓,羅伯特獨自逃脫,才僥幸逃脫愛德華一世的追殺。盡管處境艱難,羅伯特還是重組了大量游擊隊,與英格蘭統治者不屈不撓。
在士兵臨城下,愛德華二世擔心王位不受保護,因此迅速聚集了10萬軍隊進行征服。今天,許多歷史學家認為,當時估計英國可用軍隊不超過2.5萬人,其他人是臨時招募的農民。
1314年6月17日,愛德華二世以2500名重騎兵為前鋒,其中包括3000名令人生畏的威爾士長弓兵。這種長弓一般在1.5米以上,弓的材質是紫杉木,弓腳頭用牛羊角雕刻,弓弦由大麻纖維摩擦而成。是當時英軍的殺手锏武器,射程遠,速度快,威力大。此外,還有500名輕騎兵擔任偵察和警戒任務。值得一提的是,英軍當時也有心理優勢——除了斯特林橋戰役,他們在過去的30年里幾乎沒有在會議戰中失敗過。
蘇格蘭軍隊中戰斗力最強的是使用4米長矛的6000名步兵。他們都是蘇格蘭高地上的山民,戰斗非常激烈。此外,還有700名重騎兵和少數短弓兵提供支持。與裝備精良的英格蘭軍隊相比,蘇格蘭長矛兵缺乏金屬盔甲,只有皮夾克短盔甲和手工編織的護膝裙,戴著圓錐形鐵頭盔。大多數人沒有鞋子,只能赤腳。少數長矛兵還在夾克短盔甲上縫上細鐵鏈,防止對方用劍砍。除長矛外,長矛兵還攜帶劍或長刀。在戰斗中,蘇格蘭長矛兵通常被排列成一個叫做“斯奇爾綽恩”的方陣,輔以少量短弓兵和重騎兵。短弓兵一般放在戰斗隊形或長矛兵形的翼側,少量重騎兵一般放在步兵隊形的后側。這種方陣的優點是隊形密集,長矛如林,非常適合在防御作戰中對付快速沖擊的重騎兵。缺點是機動性極差,只能被動等待對手的攻擊,經不起側翼和背后的攻擊,更抵擋不住對方弓箭手的箭雨。
愛德華一世在福爾柯克戰役中抓住了“斯奇爾綽恩”方陣的弱點。當時,愛德華一世先用長弓兵的遠程連續救射,撕裂陣型,然后用重騎兵沖破破碎的方陣,使華萊士慘敗。雖然羅伯特沒有親身經歷,但他從華萊士的教訓中知道長弓的力量。為了消除隱患,羅伯特花了很多時間訓練自己的長矛兵,努力提高方陣的機動性和協調性,使其在攻擊時像防御時一樣強大。 在四支球隊中,羅伯特親自率領的球隊是預備隊,另外三支球隊是前面的球隊,每支球隊有兩個“斯奇爾綽恩”方陣。
愛德華的軍隊行動迅速,19日通過愛丁堡,22日抵達弗爾柯克,距離斯特靈只有20多公里。與此同時,羅伯特·在斯特靈以南的班諾克本附近,布魯斯的軍隊正在等待。布魯斯將軍主要布置在樹木茂密的地方,一個是隱藏自己的行動,另一個是避免英國騎兵在撤退時的追擊。據估計,蘇格蘭軍隊的數量從6000到9000不等,一般認為是6500人左右。軍隊基本上都是步兵,只有少數弓箭手,人員成分差異很大。蘇格蘭所有能從貴族到平民找到武器盔甲的人都參與其中。
布魯斯在戰前多次考慮撤退,但班諾克的地理位置和英軍的方向最終促使他決定在這里進行決戰。布魯斯軍隊的西面是森林,南面的古羅馬道路被布魯斯設置了大量的障礙物,東面有密集的河網和大量的低洼地區(C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