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一場奇怪的藩鎮叛亂已經結束。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分享。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叛亂,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但是沒有多少人想不到。然而,中晚唐發生了一場叛亂。主戰派不敢說話,主戰派也不想說話這樣,意想不到的結束了,結果出乎意料。

01
淮西藩鎮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為了防止安祿山南下江淮,當時的皇帝唐肅宗專門設立了淮西藩鎮。長江以北的屏障是將叛軍投降的平盧軍安頓在那里。
戰爭結束后,地方節度使開始自尊,淮西藩鎮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首先,李忠臣被侄子李希烈驅逐出第一個節度,然后李希烈被下屬吳少誠殺害。吳少誠死后,吳少陽殺死了前者的兒子,繼任節度使者。
從上面可以看出,淮西鎮既不聽長安的話,也不停。朝廷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討伐,最終收回了一些領土,只有沈、光、蔡三州仍在淮西分離。
吳少陽死后,兒子吳元濟上疏朝廷,希望繼承父親的地位。地方長官也可以像皇帝一樣繼父。當然不是!唐憲宗皇帝無法忍受,決定第三次動員重兵收復淮西。
然而,皇帝仍然很優雅。他沒有直接討伐,而是派遣了吳少陽去吊死。然而,吳元濟并沒有接手這一步。他不僅拒絕朝廷特使入境,還直接出兵攻破河南舞陽,殘忍屠殺城市。然后他搶劫了魯山和襄城,一路掠奪了數千英里,這讓潼關以東人感到恐慌。
事情已經發展到這一點。如果你不打架,你會為朝廷自己的臉感到有點難過。這是一個巨大的舉動。唐憲宗命令16個藩鎮同時出兵,從四面八方圍攻淮西藩鎮!

02
繁榮下的一敗涂地
這個命令似乎很虛張聲勢,但平均而言,每個藩鎮只有數千人,很難協調指揮。更重要的是,雖然這些藩鎮沒有淮西那么大膽,但他們都知道唇亡牙寒。他們基本上是這樣做的。他們將停止攻擊一兩個縣。
更重要的是,皇帝派出了他的心腹太監來監督軍隊,并監督整個軍事行動。你知道,將軍的排名注重資格和戰斗成就,太監本身被官僚機構拒絕,更不用說位置高于將軍了,這導致了軍事指揮官的嚴重不滿。
吳元濟也有自己的幫手。原來的平盧軍開枝散葉,在許多藩鎮生根發芽。淮西被朝廷討伐時,以淄青、成德為代表的藩鎮也出兵助陣,名為協助中央軍討伐。事實上,他們想抓住機會救淮西。
淄青節讓李師道平時喜歡養殺手,養了幾十個殺手。這個精銳的暗殺組織被命令打扮成土匪到處搶劫,甚至直接攻城。在河陰縣(今河南鄭州西北),錢30多萬,綢緞30多萬,米3萬多斛,兵甲無數。
河陰縣是淮西戰場的主要物資中轉地。這場火可以被稱為官渡之戰,成為了一個轉折點。有一段時間,長安人民感到害怕。主和派要求朝廷停止對淮西的攻擊已成為主流,而以首相武元衡為首的主戰派則成為少數。然而,憲宗皇帝給予了主戰派堅決的支持,并壓制了主和派的反彈。
既然燒糧草沒用,那就直接殺人吧!李師道還指示殺手直接在街上暗殺武元衡!一個國家的宰相在街上被砍死,皇帝非常生氣,要求徹底調查。
這個時候很微妙。大家都知道是李師道做的,但是沒有人敢跳出來說清楚,包括皇帝。最后發現了10個真兇,都是在武元衡工作單位站崗的衛兵。他們懷恨在心,因為他們通常被宰相訓斥。
兇案如此迅速地結案,以至于每個人都無法忍受。當時皇室歷史上的白居易多次向皇帝寫信,認為案件有疑問,要求徹底調查真正的兇手,然后被大臣和皇帝共同貶低到這個地方。

03
每個人都在刻意無視尷尬
隨著白居易的貶值,沒有人再為武元衡案說話了。有了這樣的教訓,沒有人敢站出來發聲,主和派似乎占了上風。
但是李師道不想給機會。嘗到甜頭后,他召集數百人直接血洗東都洛陽。一旦副都被打破,這樣的恥辱能忍受嗎?
當然可以!
主和派加緊攻勢,說服皇帝退役。憲宗怒不可遏,但沒有辦法,因為武元衡死了,朝廷似乎失去了血性,再也沒有人能高舉旗幟。
這時,李師道又加了一把材料,直接挖掘了獻陵,砸毀了建陵。雖然距離長安還有50公里,但獻陵是開國皇帝李淵的墓葬,建陵是唐肅宗李亨的墓葬。
這有點太欺負人了!普通人的祖墳不能挖墳墓,更不用說唐朝的祖先了。
現在,李師道成功地封住了主和派的嘴,沒有人敢再為他們說情了,畢竟不僅僅是朝綱穩定的問題,更是李唐王朝的臉。
但眾所周知,這場戰爭目前是不可戰勝的,只會浪費金錢和食物。由于中晚唐朝廷多年的戰爭,國庫被掏空,沒有錢支持如此曠日持久的戰爭。
但幸運的是,由于當地藩鎮的軍隊不需要長途跋涉,與淮西的戰爭陷入了短暫的平靜。每個人都在努力忘記這件事,以期它結束。
后來成德藩鎮也不聽話,皇帝順手將主力調到成德前線,只留下少量部隊維持戰線,這個燙手山芋終于可以放下了。
但大家沒想到的是,幾次之后,一位名叫李蘇的年輕將領竟然率領一支二流部隊,在雪夜襲擊蔡州,俘虜了吳元濟。
征服淮西,這場破爛戰,主和派和主戰派都不愿在理,竟然出其不意地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