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5年,李建成墓志在西安被發現。墓志為屋頂形,屋頂長39.5厘米,斜邊長10.5厘米,底邊長53厘米,高12厘米。該志為方形,邊長52厘米,高11厘米,四面無紋飾。志文只有55個字大唐故事隱王墓志。王諱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死于京師, 戊子正月十三日,粵以貞觀二年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長安縣高陽原。唐代高官墓志一般多七八十厘米,大的一米多。李建成的52厘米墓志明顯較小,其志文內容只記錄了死者的名字、死亡頭銜、死亡時間、埋葬時間和地點,沒有一般墓志應記錄的人物生活、成就、評價等,可以說非常簡單。更需要注意的是,墓志中的隱字明顯有修改的痕跡。那為什么李建成的墓志只有50厘米55字,而且死后的頭銜也被修改了呢?
大家應該都知道李建成的事跡。起初,太原開始與李淵作戰,進入長安。他被立為王子,幫助李淵處理國家日常政務。他負責處理關龍集團和防御突厥,然后親自帶領軍隊平息劉黑凱的叛亂。在隨后與李世民的奪權斗爭中,李世民在臨湖殿附近發動玄武門兵。貞觀二年三月,李世民解決了故太子府的一切勢力,穩定了局勢,將李建成埋葬在長安縣高陽原(今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附近)。但據墓志記載,李建成的墓志是正月十三刻。也就是說,李建成九年六月被殺,李世民在七個月后刻下墓志,一個多月后埋葬他。為什么前后跨度這么大,關鍵在于李世民對這個哥哥的定位。
對于這個被自己親手殺死的哥哥,李世民可謂悲喜交集,喜而憐。起初,有關部門給了李建成一個暴力的死亡頭銜。何謂戾?不要后悔過去的暴力;不要順從地說暴力;知過不改。漢武帝王子劉據死于巫蠱之禍,死后的頭銜是暴力的。就是有錯不改,認不出自己幾斤幾兩的意思。另一層意思是蒙冤受屈。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暴,曲也。從狗出戶。敵人身曲暴也。身體彎曲,引申受委屈。李世民當然對這個頭銜不滿意,要求再議。如果李建成被冤枉了,那我就是錯誤的一方這是可以忍受的。
于是有關部門又弄了個靈字。何謂靈?不勤成名叫靈。死而志成靈。死見神能說靈。亂而不損月靈。李世民仍不滿意,要求再議。靈字意味著李建成什么都沒做就成了王子,對李唐王朝沒有貢獻,試圖造反作亂,卻被李世民鎮壓。死后也會消失,也算死得其所。不管李世民的臉有多厚,當他哥哥的骨頭不冷的時候,他都不能抹去李建成的成就。此外,李建成的舊部分都盯著李世民,等待李建成的結論。如果你真的給李建成弄個靈字,這些李建成的老部門心寒。有人說李世民后來還說李建成一文不值。此時此刻,那是后來,不是當時。貞觀兩年的李世民急于安撫各方勢力不反彈,所以對李建成的定位非常寬容。

于是有了第三個死亡頭銜,隱藏。何謂隱?陷不成隱;看美堅長說隱;隱隱不成隱;不尸其位說隱;懷情不盡隱;不明誤國說隱;威德剛武說隱。還追封為息王。何謂息?謀求不成息。換句話說,李建成想陷害李世民,但他沒有成功。作為王子,他自動退位讓賢。他在王子的位置上做了很多錯事,但他很勇敢,很有才華。這個死后的頭銜的,更實事求是,各方面都可以接受。尤其是息王這個稱號,謀謀不成被殺,更客觀公正。魏征王貴薛萬徹等人看了沒有意見,愿賭服輸。

所以隱字被改的原因就清楚了。一開始是暴話,估計李世民和原太子府的人都認可了,就刻了起來。但李世民民醒來覺得不對勁,要求改,但是已經刻好了,只好在原碑上改了。至于為什么李建成沒有寫墓志,其實和武則天的無字碑性質差不多。不知道該寫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寫,干脆什么都不寫。千秋功過,讓后人評論吧。估計這也是李世民的意思。誰對誰錯都無所謂。孩子是對是錯,大人只看成敗。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成年人,不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