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雷托戰役(意大利語:Battaglia di Caporetto;英語:Battle of Caporetto)1917年10月24日至11月9日,奧德聯軍(德國第14集團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匈帝國第10、第二集團軍協調)在卡波雷托(意大利北部伊松佐河畔的一個居民點)與意大利第二和第三集團軍進行了戰斗。
德奧聯軍的突破
1917年9月,伊松佐河戰役第11次交戰后,奧軍傷亡慘重,被迫向德軍求助。德軍7師迅速趕赴,與奧軍8師合編為第14集團軍,由德國將軍O組成.貝洛指揮von
10月24日,藏在菲拉赫地區(奧匈帝國)的貝洛將軍指揮的德國第14集團軍(德軍7師,奧軍8師,1922門火炮和迫擊炮,1000個毒氣施放器)6小時炮火準備(其中施放了大量毒氣彈)后,用幾個突擊組對普萊佐和托爾米諾地區的意大利第2集團軍(25師,3000多門火炮和迫擊炮)發動沖擊。雖然山地地形和兵力的優勢有利于第二集團軍的防御,但第一梯隊只有4名教師,因此對敵人的抵抗非常無效,防御正面很快就被突破。德第14集團軍在卡波雷托地區渡過伊松佐河,向烏迪內發展進攻。隨后,支援第14集團軍的奧匈帝國第2和第10集團軍也轉入進攻。意大利第二集團軍遭受重大損失,撤退到后方陣地。
意軍的戰略撤退
意大利第三集團軍背后也遭到敵人的攻擊。10月27日,意軍總司令卡多爾納將軍命令右翼所有部隊撤退,因為他擔心意軍被包圍和殲滅。奧匈帝國第10集團軍和第11集團軍(從10月29日起)的進攻迫使意大利卡爾尼集群和第4集團軍撤退。因此,意大利軍隊開始在300多公里的前線進行全面的戰略撤退,意大利軍隊總部失去了指揮部隊的能力,士兵們失去了重型武器、火炮和軍事物資,撤退到后面??ǘ酄柤{試圖在塔利亞門托河畔組織防御,不僅無效,而且使第二和第三集團軍徹底崩潰。11月2日晚,奧德聯軍渡過塔利亞門托河,迫使意軍殘部撤離皮亞韋河。11月9日,意軍最后一批部隊渡河。意大利軍隊的失敗和崩潰引起了英法聯合指揮部的極度恐慌,因此向意大利派遣了11名教師(5名英國教師和6名法國教師)。在英法聯軍的支持下,意大利軍隊遏制了奧德聯軍在皮亞韋河畔的進攻。
卡多爾納因為他的無能立即被解雇,新指揮官阿曼多·迪亞茲(Armando Diaz)立即重組軍隊,用深度防御和機動預備隊阻止敵人前進,穩定戰線到皮亞偉河周圍,11月底穩定戰線。
戰術點評
卡波雷托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山地戰爭。僅意大利就投入了140萬人,其火炮配置達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高密度(德第15集團軍平均每公里配置207.7-259門火炮和迫擊炮)。
在卡波雷托戰役中,意大利第二和第三集團軍失敗,傷亡3萬人,俘虜26.5萬人,火炮3152人,迫擊炮1732人,機槍3000人,軍事物資大量,但保留了其軍事力量,為反擊奠定了基礎。
奧德聯軍集中優勢兵力,突然突擊,成功突破山地戰區陣地防御,深入北意大利100公里,占地近1.4萬平方公里。
戰略意義
雖然奧匈帝國和德國在卡波雷托的進攻中取得了這些成就,但它們并沒有改變協約國的總體戰略形勢。這場戰斗使意大利在前11場伊松佐河戰役中的勝利回到了奧匈帝國,意大利軍隊遭受了嚴重打擊,導致士氣低落,但意大利仍然頑強地支持了對手的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