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對中國歷史至關重要。今年是大明崇禎17年,大順永昌元年,清順治元年,大西順治元年。南明以明年(1645年)為弘光元年,1644年仍計入崇禎17年。今年4月底爆發的山海關之戰,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上述四項政權的最終結果。
1.李自成的想法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吊。此時,北京已經遭受了鼠疫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死于疾病。當李自成第一次進入北京時,他看到人們遭受了鼠疫的痛苦,所以他下令命令他的士兵不要打擾人民。不幸的是,幾天后,一向以戰養戰,掠奪成性的順軍開始露出搶劫財產的原形。雖然它主要是前朝的高貴達官,但城市里的普通人也遭受了池魚的災難。原來,中下層的農民軍士兵頭不在褲腰帶上,辛辛苦苦造反不就是為了這些嗎?
坐在龍椅上的李自成看著深陷軍事災害的城市,慢慢地看著東方。在此之前,他已經派降將唐通到山海關勸說吳三桂。誰知道呢,在被降職的路上,他得知大順士兵為了勒索財產而嚴厲折磨了他的父親吳翔,他的妾陳圓圓也被別人占領,拒絕降低大順領導人退休山海關。
現在吳三桂手里大概有3個、四萬人馬,其中關寧軍堪稱明軍最后的精銳。若吳三桂與南方殘明勢力聯合出兵,大順將陷入兩面受敵的不利局面。現在,當殘明還沒有在南方站穩腳跟的時候,他可以先發制人集中力量殲滅或者武力招降北方的吳三桂。只要北方穩定下來,順便有一個穩定的后方,然后帶領軍隊進入南方徹底消滅殘明,大局就可以確定了。
至于張獻忠,哈哈,我李自成分分鐘吊打。
關外滿清呢?前幾天收到一封滿清書信,信中大言不慚地與我大順分享天下,真是個笑話!大順軍對滿清的情況了解不多,但他們與大明作戰了幾十年,進入海關搶劫了幾次。然而,他們的勢力一直被明軍壓制在海關之外。雙方積怨無數,世代相仇。但我大順和他沒有任何關系,兩邊的井水不犯河水就是。如果他們敢入關攪渾水,他們會叫這些建州野人知道大順鐵騎踩在臉上的味道。現在大順的戰力已經高于明軍,而且一直被明軍壓在關外的滿清,我李自成又有什么恐懼呢?
4月13日,李自成率領大順最精銳的6萬兵馬前往山海關。為了道德上壓制吳三桂,吳三桂的父親吳翔和大明王子朱慈朗也隨軍。
4月21日,大順兵馬一路收攏降兵,征召壯丁,到達山海關已有10萬人。
二、吳三桂的困境
1644年初,崇禎看著李自成在西安稱帝,看著李自成率軍東進,看著李自成渡過黃河,看著他一步步逼近自己。崇禎手中的將軍早已被他打敗。縱觀整個大明,吳三桂的關寧軍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3月5日,明廷緊急命令吳三桂加封為平西伯,并立即迅速帶領軍隊進入北京衛國。關外呢?滿清不在乎嗎?是的,如果你不能控制它,你的頭就會被砍掉。你還在乎手腳嗎?
吳三桂點兵馬奉詔入京。我不知道吳三桂是太慢還是李自成太快。3月19日,吳三桂剛過山海關時,李自成破城,崇禎上吊自殺。3月22日,吳三桂來到玉田(今唐山),收到城市破帝死亡的消息。
此時此刻,33歲的吳三桂陷入了無目標、無歸屬、無依賴的三無狀態。經過各種思考,吳三桂又回到了山海關。
此時,吳三桂收到了滿清軍隊的報告。在此之前,他可以將報告傳遞給首都。在等待皇帝或士兵部門的最終決定時,他仍然像往常一樣整頓士兵,準備食物和準備,守衛城市,退出敵人,保衛國家。但現在家在哪里呢?這個國家在哪里?失去后面的人員和材料供應,他能阻止滿清的幾次進攻嗎?
苦惱中,李自成幫了他一大忙。他派人給吳三桂發了一封勸說書,勸吳三桂歸附大順。就像那些投降的前明官員一樣,他們不應該有心理壓力或負擔。他們已經盡力了。這是天意。人力能抗拒嗎?每個朝代的興衰都有自己的定數。無論他們是否存活,他們都是天道。哦,簡而言之,大明已經結束了。讓我們一起建設大順。我不會傷害你在北京師傅的父親和妻子的家人。好嗎?
除了答應歸降,吳三桂還有第二條路嗎?
不幸的是,好死不死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樣。首都有各種各樣的軍事災難。大順軍肆意搜錢。他們綁架官員本人,開始根據官位大小勒索。只有當一些家庭成員支付贖金時,他們才愿意放手。贖金的要求非常高。許多家庭成員不到一半破產。他們只能看到人質被大順軍殘酷折磨而死。據說有1600多名官員或富裕家庭死于此事。
吳家也沒有幸免,家財被抄充軍,老爹吳襄被拷打勒索,愛妾陳圓圓被強占。
半路上,吳三桂聽到李自成的所作所為,感到驚訝和失望。他看不到歸降后的出路和前景,于是他回到山海關,開始思考自己該去哪里。
李自成沒有給他太多的時間去思考。很快,李自成帶領軍隊前往山海關,號稱30萬軍隊,還帶來了父親吳翔和王子。
吳三桂知道無論如何都抵擋不住大順軍。當他站在城頭犯難時,突然他回頭看了看關外。他真的想驅虎吞狼嗎?
三、多爾根陰謀
多爾根和吳三桂同年,1644年33歲。與吳三桂只想活下去的小心態不同,作為清朝攝政王的領導者,他總是想著整個大明江山。
1644年初,多爾根決定做一票大,他致書李自成欲雙方共同攻明,事成后共分天下。若事成大清,則可入主中原,成就霸業,若事敗大清則退回東北,自己身死政滅。在等李自成回復的同時,他征發了中國10-70歲之間的所有男子,準備了糧草兵器和馬炮。只有李自成一點頭達成聯盟,他才率領所有士兵和馬把他們殺到北京。大明一滅,他就用八旗強隊攻殺了李自成。中原不是我口袋里的東西嗎?到時候還不是美滋滋。
李自成的農民軍烏合之眾多次被明軍摧毀。李自成之所以能成為西安皇帝,不是因為清朝在東北地區擁有最強大的明軍邊軍嗎。當我打架的時候,我什么都不怕。我擔心李自成跑得太快了。
等到4月初,計算出一切的多爾根還是有點不算,那就是他被李自成耍了!
中間幾個月,李自成根本沒有回復多爾根,就是鳥沒有鳥。等了幾個月,多爾根終于意識到不對勁,立即派兵進攻大明。(也有人說李自成絕對拒絕滿清)
4月9日,多爾根帶領10多萬人從盛京(沈陽)出發。11日,當他去遼河時,他收到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上吊殉國的消息。在降將洪承類的建議下,多爾根計劃通過密云和薊州(今天的天津薊縣)南下攻擊北京。
清軍最初的路線,然后直接去山海關
大軍到達翁后(今遼寧阜新境),遇到了吳三桂求助的使者。吳三桂聲稱,他愿意獻出山海關,希望清朝“借兵”平寇為崇禎皇帝報仇。擊退李自成收復京師后,大明再次感謝他。
吳三桂的話是什么?就像男女朋友出去開房子一樣,男人半夜爬到女人的床上。一開始,女人的強烈抵抗,男人說:“我會擁抱你,什么也不做。”女人的默認情況下,男人上床睡覺,成功地開始抱著女人的衣服睡覺,然后...
現在多爾根就是那個男人。當我上床睡覺的時候,這是錯誤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吳三桂手里的破兵擋不住我滿洲八旗?
多爾根滿口答應使者的所有條件后,立即命令大軍改道,走連山(今葫蘆島市)、寧遠一線,直奔山海關。清軍日夜兼行,13天內超強行軍,最后一天跑出200多里的極限強度。最后,4月21日晚,多爾貢率領先鋒部隊抵達山海關。
這時,吳三桂已經和李自成激戰了一天。
4.決戰
4月21日,李自成的順軍終于開往山海關。在10萬軍隊中,有大量的流民和新降的明軍,但李自成的老營有6萬人。為了保留這些為數不多的家庭背景,李自成再次勸說山海關的吳三桂投降。
清軍還沒到,此時吳三桂只能盡量拖延時間,半天才回復李自成拒絕投降。
目前,李自成還沒有得到清軍與吳三桂暗通的消息。他不知道清軍離山海關還有多遠,還剩多少時間征服山海關。
在純粹浪費時間的勸降失敗后,李自成終于開始攻城。
李自成先派出唐通、白光恩部2萬多名流民和新降明軍繞道關后的一塊石頭,切斷了吳軍的退路,注意關外是否有清軍行動的痕跡。李自成心中對滿清也有一些準備。雙方在石頭上戰斗。順軍的流民純粹是炮灰,但新降明軍為表達忠誠付出了一些努力。
隨后正面開戰,李自成手中最精銳的順軍6萬多人開始攻城。
順軍人數優勢巨大,攻克北京新勝,士氣高昂。而且6萬人都是百戰老兵,經驗豐富,陣列有方進退。然而,武器裝備仍然落后于吳軍。只有少量的火器。絕大多數士兵仍然使用傳統的冷兵器作戰,沒有重型攻城武器。他們不得不用血肉之軀前進。
山海關上的吳軍恰恰相反。裝備比順軍好得多。軍隊中的大量火器和冷兵器被混合殺死,傷害了城下無數順軍。然而,吳軍的數量存在太大的劣勢。他守住了南方,北方有順軍爬上了城墻。這里剛推翻了一個梯子,那里有三個順軍。
在戰爭最激烈的西羅城附近,吳軍幾乎崩潰了。守城的吳軍假裝投降,直到順軍走到城墻腳下,突然發射火炮轟擊順軍。順軍當場受了重傷,暫時退休。
在北翼城,順軍戰斗到第二天黎明,迫使吳軍投降。但由于其他城市沒有下降,順軍未能進入羅城。
21日晚,李自成派出切斷吳軍退路的唐通部,在一塊石頭上突然遭到清軍襲擊。唐通大敗,報李自成清軍殺山海關。
22日上午,李自成收到清軍出現在山海關附近的消息后,順軍開始動員全部力量攻城。李自成暗暗祈禱清軍只是先鋒,大部隊還沒有集結。如果清軍能先一步拿下山海關,順軍就有危險可守,進退自如。如果不是,順軍的后果不堪設想。
同時,吳三桂騎出城市,直奔僅距山海關2里地的清軍大營,拜多爾根,乞求發兵救援山海關。同時,他自愿剃掉頭發,正式降清,更不用說“借兵”來復仇了。
多爾根很高興,承諾吳三桂將把皇太極的女兒建寧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鹿鼎記),八旗軍8萬人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入海關。
回到山海關后,吳三桂率領全軍棄關出戰,與順軍展開了最后的決戰。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順軍已經疲憊不堪了。李自成想快速決戰,以免夜長夢多。
下午3點左右,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斗,吳軍到了最后一刻。饒開槍了,但順軍仍然像潮水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前進。倒在吳三桂面前的順軍尸體也越來越高,但周圍的士兵家丁越來越少。
就在順軍即將突破最后一道防線的時候,在歡樂嶺上觀看戰爭的多爾根已經達到了順吳兩軍兩敗俱傷的目標,迫使阿濟格和多多率領2萬正白旗騎兵從山上沖下來,精致地繞過吳軍右側,撞上了順軍陣,大砍大殺。
李自成看到這一點,正要組織人馬攔截清軍。突然,順軍有人喊道:“滿兵來了!滿兵來了!”首先,流民開始崩潰,然后是新降明軍,最后是順軍老兵。無數順軍自相踩踏而死,李自成的軍令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親衛的保護下,李自成避開了潰敗的軍隊,趕緊跑到北京,不知道他回頭看山海關時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