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電視劇《燕云臺》中的大量情節與真實歷史不符,其中遼宋幽州之戰的情節尤為夸張。以下有趣的歷史小邊為您帶來了歷史上真正的遼宋幽州之戰,并與您分享。
遼宋幽州之戰的官方名稱是“高梁河之戰”,發生在公元979年。當時,宋太宗趙光義率領30萬精銳宋軍在征服北漢(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后向東揮手,計劃一舉收復“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又稱“幽云十六州”,是指中國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為中心的十六個州。這里的地理呈現出北高南低的特點,只要占據燕云十六州,北方對中原地區就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局面。因此,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極其重要。(重點:燕云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原故土,所以宋朝收復它是合理的,但在《燕云臺》中,它變成了宋人的入侵,遼人保家衛國,真是狗血。)
公元979年6月14日,數十萬宋軍翻越太行天險,突破遼國?!堆嘣婆_》將這場戰爭描述為南軍的突襲,遼國措手不及。但歷史上,早在今年3月,遼國就派出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率領遼軍精銳南下防備宋軍。
戰爭爆發初期,宋軍不可戰勝。易州和涿州都不戰而降。耶律奚底帶領遼軍迎戰宋軍,被打敗逃跑。6月25日,宋軍抵達幽州,遼宋幽州之戰正式開始。
在《燕云臺》中,幽州守將韓德慷慨激昂地說,為了保護幽州人民,他誓死不退。看到這里的歷史書,我很頭暈。你知道,幽州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漢族人。他們需要你作為契丹漢臣的保護嗎?事實上,歷史上的韓德確實把幽州留在了最后一刻,但原因是他根本無法撤離,因為宋軍在幽州實施了四面圍城。
在古代,大多數攻城戰都選擇了三面圍城,為城市守軍留下了一條生命之路,以瓦解對方死亡的意志。一般來說,當敵我實力差異極大時,這一舉動屢試不爽。但在幽州之戰中,宋太宗堅持四面圍城。正是這位不懂軍事的大宋天子獨斷專行,為宋軍后來的悲劇奠定了基礎。
幽州之戰開始后,數十萬宋軍幾乎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沖擊了固若金湯的幽州城。幽州的遼國守軍日子更加艱難。他們的兵力只有3萬,只有宋軍的十分之一。面對強大對手的不斷攻擊,壓力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宋軍不是后人印象中那種與任何人作戰都會輸的宋軍,而是經歷了統一世界的百戰鐵軍。然而,宋軍之前花了太多精力攻擊北漢,然后不停地長途攻擊。在此期間,他不得不越過太行天險。因此,在攻打幽州時,宋軍的身體素質和意志都大幅下降。

宋軍的進攻持續了半個月,遼軍堅持了半個月,雙方都筋疲力盡。這時,遼國的援軍終于到了。在《燕云臺》中,蕭燕燕為了救自己以前的情郎,不惜以身作險,親自帶領軍隊前往幽州。這是另一個狗血故事。事實上,遼國皇帝耶律賢下令派遣援軍。遼國“戰神”級指揮官耶律休哥和另一位著名將軍耶律斜云與蕭燕燕有半毛錢的關系
7月初六,耶律休哥帶著3萬遼軍抵達北京西直門外的永定河,當時被稱為高梁河。決定宋遼命運的“高梁河之戰”開始了。
耶律休哥自知遼軍人數遠低于宋軍,所以晚上發起總攻時,人們手里拿著兩把火把,軍隊規模似乎相當大。宋太宗擔心敵人強大,所以他還調動了幽州城下的圍城部隊,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就在宋軍與遼國援軍正面作戰的同時,幽州市的遼國守軍突然襲擊了宋軍的背部。結果,占絕對優勢的宋軍陷入了遼軍的前后攻擊。
在腹部受敵、身心極度疲勞的情況下,經歷過多次戰斗的宋軍仍然保持著完整的體制,遼軍根本沒有占便宜。有了宋朝,除了100多年后的“岳家軍”,沒有其他家庭能夠保持這種水平的戰斗力。

經過一夜的激戰,占絕對優勢的宋軍逐漸奪回了戰場主動權。這時,遼軍統帥耶律休哥心里很清楚,一旦宋軍發現了遼軍人數的真實情況,那么等待他們的一定是宋軍的猛烈打擊。于是耶律休哥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他親自帶著遼軍最精銳的騎兵部隊沖擊了大宋皇帝所在的黃傘蓋。宋太宗從未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殘酷場面。看到遼軍不要命的沖鋒過來,他立刻慌了。結果,數十萬宋軍仍在戰場上與遼軍作戰,但宋太宗本人卻匆匆爬上驢車逃離戰場,代價是屁股上射中兩箭。宋軍士兵打著發現御駕親征的皇帝溜走了,自己還拼個屁,于是迅速潰退,“高梁河之戰”以宋朝大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