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部署
斯巴達王克萊昂伯羅圖斯帥軍入侵彼奧提亞,在離底比斯不遠的留克特拉停了下來。伊巴密濃達知道自己的兵力遠不如斯巴達人,即便如此,他還是決心與拉錫戴孟人決一雌雄。伊巴密濃達稱贊他的下屬是最勇敢、最善于戰斗的軍隊。他特別指出“圣隊”的力量,并要求全軍以“圣隊”為核心勇敢前進。在伊巴密濃達的帶領下,斗志昂揚的底比斯士兵奔向戰場。克萊昂伯羅圖斯在留克特拉布下了傳統的斯巴達軍陣,主要的重裝步兵形成了一個深度為12列的半月形方陣,輕步兵和騎兵部署在方陣的兩翼作為掩護。在重建底比斯軍隊時,伊巴密濃達曾考慮過如何改進步兵方陣戰術。傳統的古希臘方陣作戰方式非常刻板。
重裝步兵的主要武器是長矛(2).4-3米),當兩陣靠近時,士兵們用手中的長矛刺傷了對方不受盔甲保護的脖子,并用盾牌擊中了對方。但是直接死于這種面對面的白刃格斗的人總是很少,因為重裝步兵的全副披掛很難被刺穿。贏得方陣戰的關鍵在于一方憑借沖擊力沖散對方的陣線,然后在追擊過程中給敵人重擊。(這就是古希臘戰爭中絕大多數傷亡的原因。)伊巴密濃達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有意識地加厚了方陣的深度來增加沖擊力。斯巴達對這種全新的戰術一無所知,但雅典人在三年前就領教了底比斯新陣。(伊巴密濃達在公元前374年的第力安會戰中首次以25列縱深戰敗雅典人。)伊巴密達對方陣戰術還有其他發現。他觀察到,當方陣沿直線向前沖鋒時,陣型總是向右彎曲,士兵們總是無意識地靠近右翼來掩護他們的同伴。(這可能是因為右手持矛的結果。)伊巴密濃達設計了一個斜方陣,將軍隊的主力部署在左翼并向前突出。加強左翼的目的是消除由敵人精英組成的右翼。當敵人的右翼被擊敗時,他們的士氣肯定會受到沉重的打擊,當他們發動總攻擊時,他們可以一舉擊敗他們。因此,伊巴密濃達在留克特拉的戰場上將全軍布成斜方陣,其左翼厚達50列。由于底比斯軍的兵力有限,其右翼主要由輕步兵組成。在菲洛比達斯的帶領下,騎兵位于左翼步兵的外側,全軍最精銳的“圣隊”站在全軍前線。
開戰
克萊昂伯羅圖斯率先發動進攻,將步兵重新安排成整齊的密集隊,向底比斯軍隊壓制過去,兩翼騎兵也發起沖鋒。伊巴密濃達命令騎兵出去抵抗斯巴達騎兵,步兵不動地等待機會。斯巴達人試圖憑借自己的軍事優勢擊敗底比斯人的陣線,但很快他們發現自己的計劃失敗了。就在斯巴達人即將舉起長矛的那一刻,伊巴密濃達發出沖鋒命令,底比斯的士兵們像下山的老虎一樣沖向敵人。過了一會兒,斯巴達的輕步兵被打敗了。底比斯軍厚達50列的左翼像鋒利的匕首一樣撕開了斯巴達的右翼陣線,突然沖向斯巴達。戰斗在第一列的斯巴達國王克萊昂伯羅圖斯意識到伊巴密濃達的真正意圖,他試圖調整左翼的力量來加強右翼。然而,當他準備發出命令時,“圣隊”的士兵們沖到了最近,一切都太晚了。
底比斯的勝利
克萊昂伯羅圖斯“光榮”成了“圣隊”的刀下鬼,他旁邊的400斯巴達衛士也陪著他一起死去。斯巴達的盟軍本來是被強拉來的,他們一看到統帥陣亡就紛紛敗退。這樣,斯巴達軍的整個右翼就完全崩潰了。有趣的是,底比斯的右翼目前還沒有接觸到敵人的左翼。底比斯騎兵消滅了斯巴達的輕步兵,也反過來和步兵一起攻擊敵人的左翼。最后的結果是斯巴達人在戰場上扔下了500具尸體,在逃跑的路上扔下了另外500具尸體,底比斯損失不到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