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這個王朝的末期非常腐敗,但我們不應該用它來概括清朝。在清朝的鼎盛時期,清朝對國家領土統一的貢獻非常巨大,三藩之亂中的建昌之戰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當時,吳三桂在衡州去世后,孫吳世瑤開始繼承吳三桂的地位。他和叛軍都撤到貴陽,所以清軍的主力軍正在湖南的正面戰場上進攻。1679年6月,康熙皇帝采納趙良東的建議,命令駐扎在陜西的撫遠將軍圖海進攻漢中和興安,前往四川平定叛軍。同年8月,圖海決定四路進軍。
圖海率領西安將軍佛尼勒等人從興安進軍,興安總兵程福亮成為后援駐守舊縣關。畢力克圖、涼州總督孫思克等平逆將軍從略陽進軍。西寧總兵朱成為駐扎在西河的后援。奮力將軍王金寶和漢中總兵費雅達從棧道進軍。延綏總兵高孟成為駐扎在后援中的寶雞,而趙良東則從徽州進軍。10月,陜西提督趙良棟奉命率領軍隊攻占密樹關,并派軍隊突襲黃渚關,以分散叛軍勢力進而攻占徽州。這時,孫思克的軍隊從略陽出發到階州,吳三桂的下屬吳志茂開始攻打略陽,計劃切斷孫思克的撤退路線。27日,趙良棟率領清軍從徽州攻占略陽,叛軍失敗后不得不崩潰逃跑。
公元1679年11月,趙良棟占領入蜀要道陽平關,徇私舞弊。當時,王金寶從鳳縣出發,前往平定漢中,后來在寧羌與趙良棟順利會師。12月,清朝命令趙良棟為勇敢的將軍,讓他和王金寶分兵兩路前往四川平定。趙良棟的軍隊在公元1680年正月順利進入四川。與叛軍對峙的白水壩白水江。河水升高后,叛軍用大石砸向清軍的戰艦,使清軍被堵在河邊。趙良東命令下屬按照他的指揮前進,并帶領戰馬渡江,叛軍看到這種情況后迅速逃跑。清軍征服白水壩后,收復了龍安府。同月11日,清軍抵達成都附近地區,叛軍巡撫張文德率領200多名文官投降,成都也成功收復。
1680年正月13日,清軍攻占保寧,18日與建威將軍吳丹等收復順慶,川北大部分州縣已平定。28日,清朝以趙良棟為云貴總督,加兵部尚書銜為勇敢將軍。同年3月,吳世凡派叛軍進攻四川。不久之后,清朝命令趙良棟和吳丹各增兵2萬人,計劃于8月與廣西和湖南的清軍聯合攻打云貴地區。八月,叛軍在四川展開攻勢,胡國柱、王會等人攻占永寧、敘州等地,并計劃攻占建昌。
后來,趙良棟派總兵朱衣客帶領8000名士兵支援建昌。然而,朱衣客在天王廟戰敗后退役到雅州。后來,建昌被叛軍占領。10月,康熙皇帝命令廣西和湖南的清軍趕往貴州,平定云南。清軍于公元1861年2月進攻昆明。吳世瑤急調馬寶、胡國柱等叛軍將領支援云南。后來,李芳的軍隊在7月份占領了建昌,胡國柱的軍隊被迫逃跑。建昌又回到了清軍手中,使清軍控制了從四川進入云南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