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
群芳爛不收,東風落如糝。
參軍春思亂如云,白發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
歐陽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西湖春色歸, 春水綠于染。
春天使者姍姍前來訪問,西湖水面換上綠色衣裙。
群芳爛不收, 東風落如糝。
漫山遍野捧出七彩熱情,花風落地一樣喚人興奮。
參軍春思亂如云, 白發題詩愁送春。
春來了,參軍思緒亂如云,白發人,最怕題詩送青春。
遙知湖上一樽酒, 能憶天涯萬里人。
我知道你擺好了湖中酒席,等待著老朋友來開懷暢飲。
萬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驚。
遙遙萬里你捎來一片春情,每到春來我暗暗感到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 花發江邊二月晴。
冰雪消融,門外千山碧綠,繁花爭妍,江邊二月多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頭已白。
還記得,少年時,迎春暢飲,到如今,春草綠,兩鬢如絲。
異鄉物態與人殊, 惟有東風舊相識。
他鄉作客,物態人情各異,東風情意,年年難舍難離。
1、劉揚忠編選歐陽修集:鳳凰出版社,2014.10:第19頁
2、呂晴飛,李觀鼎主編中國歷代名詩今譯: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04 第1版:第865-866頁
西湖春色歸, 春水綠于染。
西湖:指許州(今河南許昌市)西湖。
謝法曹:即謝伯初,字景山,晉江(今屬福建)人。
當時在許州任司法參軍。
宋代州府置錄事參軍、司理參軍、司法參軍等屬官,統稱曹官,司法參軍即稱法曹。
歸:回去,指春光將逝。
綠于染:比染過的絲綢還綠。
群芳爛不收, 東風落如糝(sǎn)。
爛不收:指落花委地,難于收拾。
落如糝: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狀的東西,詩中形容飄落的花瓣。
參軍春思亂如云, 白發題詩愁送春。
參軍:指謝伯初。
遙知湖上一樽(zūn)酒, 能憶天涯萬里人。
天涯萬里人:詩人自指。
樽:指古代的盛酒器具。
萬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 花發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物態與人殊, 惟有東風舊相識。
殊:不同,引申為“陌生”的意思。
參考資料:
1、劉揚忠編選.歐陽修集:鳳凰出版社,2014.10:第19頁2、呂晴飛,李觀鼎主編.中國歷代名詩今譯: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04 第1版:第865-8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