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商山早行

作者: 南北朝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驛墻一作:照)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chén qǐ dòng zhēng duó ,kè háng bēi gù xiāng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jī shēng máo diàn yuè ,rén jì bǎn qiáo shu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hú yè luò shān lù ,zhǐ huā míng yì qiáng 。(míng yì qiáng yī zuò :zhào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驛墻 一作:照)
yīn sī dù líng mèng ,fú yàn mǎn huí táng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商山早行作者: 溫庭筠

簡介 詩詞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或說801、824)年—約866或說870、882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商山早行譯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一路遠行,游子悲思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明驛墻 一作:照驛墻)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上。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和鵝,正嬉戲在岸邊彎曲的湖塘里。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5438頁

商山早行注釋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動征鐸:震動出行的鈴鐺。
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
鐸:大鈴。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hú)葉落山路,枳(zhǐ)花明驛(yì)墻。
(明驛墻 一作:照驛墻)
槲:陜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
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shù)靥厣?br/>明:使……明艷。
枳: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墻:驛站的墻壁。
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

因思杜陵夢,鳧(fú)雁滿回塘。

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
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
鳧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往北飛,秋往南飛。
回塘:岸邊曲折的池塘。
回塘:岸邊彎曲的湖塘。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5438頁

商山早行賞析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明驛墻 一作: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翱托斜枢l(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宋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明代李東陽進一步分析說:“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薄耙繇嶇H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是必然要體現(xiàn)的。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的特征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贝禾靵砹耍枢l(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岸帕陦簟?,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1、霍松林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121-1122頁

相關(guān)推薦

  • 溫庭筠
  • 寫景
  • 思鄉(xiāng)
  • 初中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