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220-280年)是中國歷史上漢朝以后晉朝以前的一段歷史時期。在此期間,曹魏、蜀漢、東吳三大政權相繼出現(xiàn)。那么下面有趣的歷史編輯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曹操遇到趙云,為什么派徐晃和張合,雙戰(zhàn)趙云。讓我們看看!

首先,分析曹操讓徐晃、張合雙戰(zhàn)趙云的背景。
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中了周瑜和諸葛亮的反間計,殺死了“水軍專家”蔡茂、張允,陷入被動。隨后,他誤以為“鳳雛”龐統(tǒng)連環(huán)計,將大部分戰(zhàn)船首尾連接起來,最終中了黃蓋的“詐降計”。在東風的幫助下,黃蓋燒毀了曹操的所有戰(zhàn)艦,周瑜帶領程普、徐盛、丁奉、韓當、蔣欽、周泰、陳武等東吳兵將圍攻曹軍。曹操83萬大軍埋在一片火海中,瞬間灰飛煙滅,剩下的很少。曹操在文聘、張遼等將領的掩護下,棄船到岸。在岸上,曹操等殘兵敗將,經(jīng)過東吳凌統(tǒng)、甘寧等將軍的追殺,都筋疲力盡。相關描述如下:
見勢急,方欲跳上岸,突然張遼開了一艘小腳船,扶操下了船,那艘大船,已經(jīng)自己了。張遼和十幾個人保護曹操,飛往岸口。
曹穎中將經(jīng)歷了一夜的戰(zhàn)斗。即使他們武功高強,徐晃和張合也因為太累而沒有戰(zhàn)斗力。如果平時徐晃和張合,任何人都不屑聯(lián)手對敵。但這時,徐晃和張合不得不聯(lián)手對敵,對抗常山趙子龍。

第二,曹操的目的是逃命,不需要注意單打獨斗的規(guī)則,所以讓徐晃、張合雙打趙云。
曹操逃離周瑜的包圍圈后,到了五更天,回望火光漸遠,操心方定。他問手下得知這里的“烏林之西,宜都之北”,看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于是發(fā)出第一聲大笑。他嘲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沒有在這里埋伏。曹操剛說完。趙云出現(xiàn)了,奉軍師諸葛亮的命,在這里等了很久。曹操看到長坂坡大顯神威,常山趙子龍七進七出曹營,嚇傻了。他匆匆派出徐晃、張合二人,雙敵趙云,獨自冒煙突圍而去。相關描述如下:
操教徐晃、張合雙敵趙云,自己冒煙突火而去。子龍不追,只搶旗。曹操得脫。
曹操在赤壁戰(zhàn)役中慘敗的主要目的是逃跑。當人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他們不會注意獨自戰(zhàn)斗。他迅速決定派徐黃和張和兩人與趙云作戰(zhàn)。

最后,筋疲力盡的徐晃和張合,也未必能打得過趙云。
演義中沒有解釋趙云、徐晃、張合的戰(zhàn)斗結(jié)果。我們不知道誰贏誰輸。但結(jié)果顯而易見,徐晃和張合在掩護曹操安全撤退后,兩人也拋棄了趙云,跟隨曹操。他們倆的目的只是拖延時間,掩護曹操撤退,沒有必要和趙云決一死戰(zhàn)。趙云的目的是搶奪曹軍的物資,充實自己,不殺曹操。因為前面有兩個虎將,張飛和關羽,等曹操自投羅網(wǎng)。
如果曹操知道自己笑了三次,分別笑了趙云、張飛、關羽,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尷尬,他可能會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