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什么原因導致陶淵明歸隱田園?原來是仕途不順的無奈選擇

  你知道陶淵明歸隱田園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嗎?如果不知道,沒關系,小編現在就告訴你。

  陶淵明是東晉末年、劉宋初年的大詩人,他最后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后,八十多天就棄官而去,歸隱田園,開始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后人都說陶淵明是淡泊名利,不為五斗米折腰,所以推崇備至。然而,仔細分析陶淵明的經歷,就會發現他歸隱田園根本不是因為淡泊名利,而是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后的無奈選擇!

  陶淵明是東晉初年可以與王導、郗鑒并列的權臣陶侃后代,雖然家世已經沒落,但憑借祖宗余威,陶淵明還是年紀輕輕就出仕做官了。宋書里說陶淵明“弱年薄官”,意思就是剛剛弱冠,還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做官了。陶淵明當時在江陵任職,而此時占據荊州的正是東晉末年的權臣桓玄。桓玄是東晉門閥的最后一個代表,他利用父親桓溫經營荊州數十年的資本,在擊敗殷仲堪、楊佺期之后,持節都督荊司雍秦梁益寧七州,為荊州刺史,是炙手可熱的權臣。可見這個時候的陶淵明,是熱衷于做官的,而且作為權臣桓玄的幕僚,自然也有政治上的野心。

  桓玄不久就東下廢掉了東晉皇帝,自己稱帝。但桓玄又被以北府軍為根基的寒門劉裕等人消滅。此時的陶淵明也投入了劉裕麾下,當時劉裕是鎮軍將軍,陶淵明是他的參軍。后來又轉入劉裕心腹建威將軍劉靜宣的幕府,并最終辭官隱居,不再出仕。

  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

  在此期間的陶淵明,從他是詩歌里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他對未來從滿了野心,希冀自己能大展宏圖,成就一方事業,在他的詩里有這樣幾句話:

  先師遺訓,余豈之墜?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

  可以看出陶淵明雖然“四十無聞”,四十歲了還沒有名聲,但是這不足為據,揚名天下的

  也就是陶淵明出仕劉裕的時候,有著相當的雄心,劉裕是當世英雄,功勛蓋世,鎮壓孫恩起義、平定桓玄之亂,復辟東晉,確實擔得起“氣吞萬里如虎”的評價。陶淵明此時也志得意滿,對為了充滿了憧憬。但是他的雄心在次年就灰飛煙滅,并決定從此隱居。這又是為什么呢?

  對此,通常的解釋就是陶淵明發現了劉裕想要篡位的野心。然而,雖然最后劉裕確實篡位了,但不代表此時剛剛戰勝桓玄的劉裕就想要篡位。因為劉裕出身寒門,在東晉門閥士族的時代,這樣的出身能居于高位就已經少有的情況了。今天我們知道劉裕終結了門閥的時代,實現了寒門建立皇權的創舉,但對于當時的人來說,這無異于天方夜譚。就算劉裕真的要篡位,也是有魏晉時代一系列的標準流程:拜相、封王、加九錫,但就陶淵明在劉裕手下那幾個月時間,劉裕甚至連控制朝政大權的錄尚書事還沒有,所以說陶淵明看出了劉裕想要篡位的野心,其實并不現實。

  那么陶淵明最后選擇歸隱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

  這里說的其實是很明白了,陶淵明曾祖陶侃是東晉名臣,位高權重,但隨著劉裕逐漸坐大,權勢日盛,陶淵明發現自己始終游離于劉裕的權力核心之外,沒有絲毫躋身權力中樞的機會,這讓陶淵明心灰意冷,郁郁不得志之后才決定歸隱田園。實際上,劉裕作為北府軍核心,他的用人始終是與他一起舉兵的次等士族北府兵將,如劉毅、諸葛長民、孟昹之、檀道濟等人,雖然這批人都是劉裕集團的核心,但也不可避免的會排斥其他階級的成員,比如高門士族,也比如其他低級士族如陶淵明。陶淵明就是意識到了這點,知道了自己在劉裕手下永遠也沒有被重用的機會,所以最終再次辭官。

  也就是說,陶淵明歸隱田園,并不是由于他淡泊名利,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是在晉宋換代之際,經過長期反復的出仕于歸隱之間的抉擇,先后為桓玄、劉裕劉敬宣賣命,當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實現抱負后,才最終選擇了隱居。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