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不知道唐朝神龍政變的故事,那么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份詳細介紹。請繼續(xù)閱讀以下內(nèi)容:
李顯復位太子后,武則天已年逾八旬,他為何還要發(fā)動神龍政變?“神龍政變”五大功臣,最終為何都慘遭毒手?犯了個致命犯錯誤!

圣歷元年(698年),流放了14年之久的前廢帝李顯,被自己的母親武則天召回洛陽,并于同年九月復立為太子,成為武則天的合法繼承人。自從立李顯復為太子后,年已74歲高齡、心態(tài)疲累的武則天退居深宮,逐漸疏于朝政,李顯的出頭之日可望。為何偏此時,李顯卻急不可待地發(fā)動“神龍政變”、逼母親下臺讓位呢?
1/“六位帝皇丸”
在唐朝的皇帝中,李顯是個最有故事,也最窩囊的男人。因為李顯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女皇武則天,弟弟是唐睿宗李旦,兒子是唐少帝李重茂,侄子是唐玄宗李隆基,加上自己也是皇帝,正好是六位。所以,人們才戲稱李顯是“六位帝皇丸”。

唐朝先后有21位皇帝,李顯曾先后兩次為君。雖然兩次上位稱帝,但在位時間卻只有6年:他先是被自己母親廢掉,后被妻子、女兒害死,終其一生,都是個傀儡。這樣一個窩囊男人,如何有膽子向強勢力幾十年的母親下手?原來,“神龍政變”的真正推手并不是時為太子的李顯,而是朝中一群心向李唐的大臣及李顯的同母弟相王李旦,在“神龍政變”中,李顯仍只扮演著傀儡角色。

2/被貶與復立
李顯之所以會有如此人格,是與他的成長經(jīng)歷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李顯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李治和武則天所生的第三個子,原本沒有機會繼承皇位。因為,其大哥李弘、二哥李賢,無論是才能,還是德行,都要超過李顯,但是,李弘于675年暴死,李賢于680年被廢黜,之后被迫自盡。就這樣,武氏諸子中排行第三的李顯,才有幸成為唐朝的皇太子。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28歲的李顯繼承皇位。不過已經(jīng)成為皇太后的武則天臨朝稱制,完全掌握朝廷大權(quán)。身為皇帝的李顯處處受制于母后,就連想提拔一下自己的岳父這樣的小事都辦不妥,不僅遭遇朝臣的反對,還惹惱了武則天,武則天一怒之下,將只做了55天皇帝的李顯廢黜,貶為廬陵王,流放到外地。李顯和自己的妻子韋后先后在軟禁在均州、房州,備嘗艱辛,惶惶不可終日。

武則天稱帝后,由誰來繼承帝位,一直困擾著她。她在立子還是立侄上猶豫不決時,聽從狄仁杰給了她推心置腹的建議,武則天的主意才最終定了下來。圣歷元年(698年)三月,武則天假托李顯有病需到洛陽治療,派人秘密召回李顯及家人。李顯結(jié)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陽,此時,距其被貶出洛陽已經(jīng)過去了15年。同年九月,李顯被母親武則天重新立為皇太子。

3/低調(diào)也難避禍
李顯被重立為太子之后,韜光養(yǎng)晦,注意搞好與母親武姓家人的關(guān)系。出于這一動機,他決定和武氏聯(lián)姻。就這樣,他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幼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另一位侄孫武崇訓,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李顯與武家結(jié)親,無疑是想通過裙帶關(guān)系穩(wěn)固確立自己的地位。

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借著時刻親近武則天的機會,大進讒言,甚至架空了武則天,假傳圣旨,在朝中任意妄為。長安元年(701年)九月,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和永泰公主夫婦少年氣盛,對武則天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深表不滿,因而被張易之添油加醋地報告給武則天,說他們誹謗朝廷,結(jié)果武則天逼令李重潤、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殺。

長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1歲的武則天因病避居迎仙宮。武則天的病情很嚴重,迎仙宮中只有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進入,甚至連宰相也難見她。張氏兄弟成了武則天與外界溝通的聯(lián)絡(luò)員。武則天潛居深宮期間,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借著時刻親近武則天的機會,大進讒言,甚至架空了武則天,假傳圣旨,在朝中任意妄為。更險惡的是,張氏兄弟開始假借武則天之手鏟除異己,甚至密謀廢除李顯的太子之位。

4/被人推著走的傀儡
正是在此危急時刻,以鳳閣侍郎張柬之為首的、心向李唐的朝中大臣站了出來,相王李旦也積極配合行動,眾人半勸柬半脅迫式地裹挾著李顯發(fā)動政變,提前上位。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張柬之等人誣稱武則天的男寵——麟臺監(jiān)張易之、司仆卿張昌宗謀反,率領(lǐng)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后,隨即包圍集仙殿,逼迫武則天退位,史稱“神龍政變”。

當時武皇已重病在身,無力反擊。迫于無奈的武則天,在政變次日,召命太子李顯為監(jiān)國。第三天,武氏禪讓。第四天,李顯正式復位,并復國號為唐,武周朝廷終結(jié),中斷了15年的皇位,又重歸李氏皇族之手。
神龍政變得手后,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范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所以,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

5/因功封王也難保性命
武則天退位后,自己又向李顯要求回歸大唐皇后身份。因此武則天沒有成為眾矢之的,避免了一般亡國之君的悲劇。但是,張柬之等五人的下場卻并不好。
當初,敬暉和桓彥范等人誅殺張易之兄弟后,洛州長史薛季昶曾經(jīng)建議敬暉借著兵勢誅殺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除惡務(wù)盡,否則必受其害。其后,敬暉多次向張柬之提起薛季昶的建言,張柬之卻都置之不理,說是將這一切留待皇帝自己解決問。張柬之的這個錯誤決定,才是最致命的。

不久后,事情的發(fā)展走向,果如薛季昶所料——李顯根本是灘扶不上墻的爛泥,武三思勾結(jié)韋皇后,“內(nèi)行相事,反易國政”,朝政大權(quán)又重回武氏家族人及其黨羽手中。張柬之等五人被武三思和韋后譖毀,全部被貶官。
敬暉失掉權(quán)柄,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殺害。接著,張柬之在新州憂憤病死,崔玄暐在嶺南病死,桓彥范、袁恕己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

6/一生難逃女人魔掌
李顯擺脫了母后的控制,但沒想到他依然是傀儡,朝政落到了自己的皇后韋氏的手中。韋皇后與武三思關(guān)系密切,甚至傳出緋聞,但李顯不予理睬,任由兩人把持朝政。韋皇后經(jīng)常篡奪李顯,讓他廢掉太子李重俊(并非韋氏所生),立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安樂公主和自己的駙馬根本不把太子李重俊放在眼里,甚至公開侮辱,“常呼之為奴”。最終李重俊忍無可忍,于707年發(fā)動“景龍政變”,但最終以失敗告終,李重俊被梟首示眾。李顯的悲劇還沒有結(jié)束,到710年,李顯遭遇自己的老婆韋氏及女兒安樂公主共謀下毒,結(jié)果一命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