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淼氖敲鞒汲悄暇H绻鷮Υ烁信d趣,不妨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早年家境貧寒,以放牛為生。后來參加了農民起義軍,因驍勇善戰(zhàn),機智過人很快便被提拔上去,一步步最終作為起義軍頭領帶領將士掃除地方勢力,把元朝趕回了漠北,結束了華夏被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時期。雖晚年擔憂大臣亂政屠殺了一批又一批的賢臣,但他功不可沒也是一代開國明主。但都城的建立是他終生的一個遺憾!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朱元璋并不看好南京,南京偏東南,離北方政治經濟中心較遠,又不易輻射全國,而元朝雖退到漠北,但實力未減,并建立北元虎視中原。于是次年朱元璋便號召大臣議論都城建立之事。縱觀全國,能建都城的地方無非幾座:開封、長安、洛陽、北平等幾處,而朱元璋最初想把都城遷至開封并改名東京,而大臣們卻提出多條弊端:1、開封雖是多朝古都,但因中原歷經戰(zhàn)亂洗禮,開封以破敗不堪,不易勞民傷財;2、開封臨近黃河以南,雖有天險但黃河經常決堤,影響都城穩(wěn)定。3、開封地處中原,左右無險可守,如有敵軍來犯,恐都城不保。

第一次商議沒有得到結果,定都一事短暫擱置,有過幾年,朱元璋再次召集商議此事,但大臣們意見不一,沒有一個能說服所有人的意見。又把此事擱置。洪武七年,朱元璋把老家臨濠為鳳陽,并想以鳳陽為根基建立都城,但沒過幾年,朱元璋便停止修建鳳陽,繼續(xù)定都南京。洪武二十四年,太子朱標巡視關中,而朱元璋又有遷都之意,他認為北元實力未被擊滅,周邊少數(shù)民族還一直虎視中原,定都南京著實有些偏安自居,為了威懾邊境,他又想把都城定在長安。

但長安是秦王封地,秦王執(zhí)意反對,最后也將此意見擱置。后太子認為定都洛陽最為合適,朱元璋一直培養(yǎng)太子朱標,所以朱標的意見朱元璋并細心聽取。然而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對于朱元璋是個沉痛打擊,已有古稀的朱元璋無心也沒有精力繼續(xù)商辦遷都之事。

他晚年編寫的《祀灶文》中,可以看出他惋惜、無奈的復雜心情。至此,遷都一事成為朱元璋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沒多久一代帝王駕崩,而他的第四子朱棣雖遷都北平,但卻幫他完成了遷都大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