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秦魏兩國之間有什么恩怨?又因何而起?

  說到秦魏兩國,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大秦帝國》系列影視作品中,秦國每每遭遇危機之時,老秦人總會唱起:“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zhàn)!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海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雖然這是為影視劇作創(chuàng)作的歌曲,并非是先秦時期秦人傳唱的歌謠,但是在這首歌曲之中,其實也寫到了秦國一段最黑暗的歷史,這也是秦魏結成世仇,后來秦國幾乎年年對魏國用兵的重要緣由……

  我們都知道,在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聯手滅亡智氏后,晉國便已經名存實亡。而后,新興的魏氏更是在一代雄主魏文侯魏斯的帶領下,通過李悝變法,迅速走向了強盛。

  反觀趙魏韓三家周邊的各個老牌強國,卻都在走著下坡路——富庶天下的齊國深陷內亂之中,宗室與田陳氏之間爭斗不斷;橫強南方的楚國飽受“分治”之苦,國君屢屢遇刺,國勢日頹;稱霸西陲的秦國在秦厲共公死后便陷入了庶長擅權的局面之中,亂政不斷,國力如江河日下;雄踞北方的燕國則是固守著王道傳統,一日不如一日。

  如此一來,雄才大略的魏文侯便想要趁機改變魏氏“四戰(zhàn)之地”的尷尬局面,遂開始向這些衰落的老牌強國用兵。

  相比于國力尚存的楚、齊兩國,中間隔著一個趙氏的燕國,魏氏西邊那個弱得連“蠻夷”蜀國都打不過的秦國,簡直就是魏氏最好的“亮劍”對象。

  公元前419年,魏斯調派魏軍西渡黃河,在河西之地的少梁一帶修筑城池,準備以此作為蠶食河西之地的前進基地,秦靈公得知消息后,調集大軍,與魏軍交戰(zhàn)于少梁,準備一舉驅逐入侵的魏軍,第一次河西之戰(zhàn)由此拉開序幕。

  經過了兩年多的大戰(zhàn)后,秦軍敗北,魏氏得以在河西之地站穩(wěn)了腳跟,在此后的近十年時間里,魏文侯魏斯先后派太子擊、吳起西征秦國,擊敗秦軍。第一次河西之戰(zhàn)則以魏氏占領河西之地,設立西河郡而告終。

  在第一次河西之戰(zhàn)后,秦國丟失了河西之地,只能龜縮于秦嶺以北、洛水以西、隴山以東的狹小地塊,為了抵御魏軍的進攻,還只能在洛水以西修筑防線。在此期間,因趙魏韓三家被周威烈王分封為諸侯,魏國意在擴展自己的影響力,暫時將目光投向了山東各國。到了魏武侯在位時期,魏國更是將主力東移,將軍事重心轉向了齊、楚等國,減緩了對秦國的軍事壓力。

  秦惠公因此誤以為收復河西之地的時機已經到來,遂調集五十萬秦軍,自己御駕親征,拉開了第二次河西之戰(zhàn)的序幕。可是,秦惠公忽略了一件事情,此時的魏國西河郡守是戰(zhàn)功赫赫的名將吳起,他早已在此編練新軍——魏武卒。

  結果,吳起以五萬魏武卒一舉擊敗了秦國五十萬大軍,創(chuàng)下了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第二次河西之戰(zhàn)由此落幕。

  在第二次河西之戰(zhàn)失敗后,秦國徹底轉入了被動防御之中,而經此一敗,秦惠公心情郁結,沒過幾年就撒手人寰了,幼子秦出公即位,其母攝政。隨后秦出公母重用外戚,引起了眾庶長的不滿,再加上篡位的秦簡公、秦惠公父子對外作戰(zhàn)大多以失敗告終,引起了國人的不滿。于是,在庶長改的策劃下,流亡魏國近三十年的秦靈公之子嬴師隰回國奪得君位,是為秦獻公。

  為了順利離開魏國,秦獻公曾向魏武侯許諾,只要魏武侯尚在人世一天,秦國絕不與魏國兵戎相見。登基之后,秦獻公也確實履行了這一承諾,在魏武侯與東方各國稱霸之時,秦獻公則是在國內展開了一系列的初步變法。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其子魏惠王即位,隨后,秦獻公開始在國內動員兵力,籌備作戰(zhàn)物資,準備發(fā)起第三次河西之戰(zhàn),收復河西。

  公元前366年,在準備妥當之后,秦獻公親自率軍進攻河西,取得大捷,拉開了第三次河西之戰(zhàn)的序幕。在此后的數年時間里,秦獻公指揮秦軍與如日中天的魏國在河西之地反復拉鋸,最終收復了部分河西之地。

  第三次河西之戰(zhàn)隨著秦獻公的病逝而結束,其子秦孝公即位之后,開始在秦國國內掀起了那場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一時之間無暇顧及河西之地。魏惠王趁機在河西修筑“長城”,用以防備秦軍。等到變法取得一定成效后,秦孝公騰出手想要解決河西之地的遺留問題之時,魏國已經修筑好了堅實防線,秦國一時之間無法攻破魏軍防線,全面進攻河西。無奈之下,秦孝公只能再度將精力投入到變法之中。

  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戰(zhàn)打響,魏軍主力移師東進,與宋、齊、衛(wèi)三國聯軍展開決戰(zhàn)。秦孝公趁此良機,命商鞅率軍東渡洛水,大舉進攻河西,第四次河西之戰(zhàn)由此打響。可是,此時的魏國仍舊是天下第一強國,魏惠王也不是易于之輩,他巧妙地調動韓軍,在襄陵一舉擊敗了三國聯軍,而后調派魏軍主力進駐河西,重創(chuàng)秦軍。秦孝公被迫與魏惠王在彤地會盟,將在此戰(zhàn)中收復的失地全部歸還給魏國,第四次河西之戰(zhàn)落幕。

  公元前341年,狂妄自大的魏惠王再度中了齊國奸計,十萬魏軍主力在馬陵之戰(zhàn)中被齊國全殲,魏國霸業(yè)搖搖欲墜。就在此時,“苦魏久矣”的楚國、趙國也趁勢進攻魏國,魏國一時之間無法招架。

  在吸取了上一次河西之戰(zhàn)輕敵的教訓后,秦孝公與商鞅發(fā)動了第五次河西之戰(zhàn),與冒進的第四次河西之戰(zhàn)不同的是,商鞅此次出征以全滅河西魏軍為目的,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而后,商鞅又以會盟為由,將魏軍主將公子卬俘虜,一舉擊潰魏軍,又經過了一年多的征戰(zhàn)后,秦國占領了大部分的河西之地。

  可就在此時,雄才大略的秦孝公去世,商鞅也被秦惠文王族滅,魏惠王趁勢反撲。公元前333年,在穩(wěn)定政局后,秦惠文王以大良造公孫衍為主將,發(fā)動了雕陰之戰(zhàn),經過了兩年多的苦戰(zhàn),公孫衍殲滅魏國河西駐軍,擒殺魏國上將軍龍賈,一舉收復了河西之地全境。公元前328年,魏惠王正式割讓河西之地,秦國徹底收復了河西之地,第五次河西之戰(zhàn)也隨之落下帷幕。

  在這場前后持續(xù)了近百年的河西之戰(zhàn)中,魏國侵占秦國河西之地,引起了無數秦人的不滿,這也成為了后來秦國幾乎年年出兵進攻魏國的一大誘因。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