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魏國的成功與失敗都與趙國、韓國有關,為什么這么說呢?

  魏國,先秦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秋末期,強大的晉國被三大勢力瓜分,分別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魏國、趙國和韓國。

  相比趙、韓兩國,魏國有先發優勢,占據了最肥沃的表里山河,這可是天下最大的糧倉。

  此外,魏文侯重用李悝和吳起,率先推行變法,魏國一躍成為當時霸主,稱雄戰國近百年。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魏國的成功來自于趙國和韓國的幫助。

  晉分三家之初,魏、趙、韓三國的關系并不好,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勻,導致彼此之間內斗不止。

  趙國想拉攏魏國攻打韓國,韓國想拉攏魏國攻打趙國,魏文侯最清醒,他知道諸侯林立,三晉想要生存和壯大,必須聯手起來,于是三晉聯盟產生了。

  當時的地理位置,趙國處于北方,韓國處于東方,魏國處于西方,既然三家結成聯盟,就不應該有利益沖突。

  所以對于魏國來說,想要進一步擴張勢力,只能往西發展。

  魏國的西邊便是秦國,當時秦國政治混亂,國力衰弱,還不是商鞅變法之后的秦國。

  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短短兩年時間便攻占秦國五座城池,掌握了河西之地。

  《史記》有記載,“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

  之后,魏國并沒有進一步進攻秦國,而是建立西河郡,吳起擔任第一任郡守。

  除此之外,魏文侯請當世大儒子夏到西河郡建立西河派,吸引許多秦國人來此求學,顯而易見,這是魏文侯的絕戶計,也為魏國進一步進攻秦國打下基礎。

  秦國知道打不過魏國,只得拉攏齊國和楚國,但是在趙、韓兩國的照顧下,楚國和齊國只能攻擊魏國在東邊的飛地,而且形勢并不樂觀。

  秦惠公忍無可忍,傾盡全國之力出動50萬軍隊進攻陰晉,結果被五萬魏武卒擊敗,只得龜縮在當初的養馬之地,沒有縱深緩沖之地,隨時都有覆滅之險。

  《吳子》有記載,“君試無功者五萬人,破秦五十萬眾,此勵士之功也。”

  此時的魏國處于歷史最強時期,除了不接壤的燕國,把五國軍隊都按在地上摩擦,獨霸戰國時代,誰都不敢爭鋒。

  可是,實力強大的魏國沒能滅亡秦國,反而自身卻走向了滅亡,主要原因也在于趙、韓兩國。

  三晉聯盟雖然不再內斗,卻也有相互扶持的義務,照顧頂不住中山國的進攻,韓國與鄭國的戰斗中被楚國和宋國干涉,都向魏國求救,這無疑拖延了魏滅秦的進度。

  雖然在這些戰爭中,魏國取得了勝利,得到了戰果,可國力也被一點一點消耗。

  更關鍵的是,魏國在這些戰爭中贏得的利益,在三晉中埋下了內斗的種子。

  魏武侯繼位后,魏國政策發生巨大改變,一是秦獻公承諾不再主動攻擊魏國,魏國不再將秦國定為攻擊目標;

  二是三晉關系發生劇變,三晉已經不是聯盟關系,魏國打算兼并趙、韓兩國,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就可見一斑。

  與趙國和韓國鬧翻之后,魏國再無縱深緩沖之地,四面強敵環繞,此時李悝已經去世,吳起投奔楚國,魏國就算再強,也不能抵御六國。

  更關鍵的是,齊國、楚國、韓國、趙國紛紛變法,實力逐漸強盛。

  尤其是魏國將重心轉到東方,都城從西邊的安邑遷到東方的大梁,表示魏國的重心的轉移。

  經過商鞅變法之后,秦國逐漸強大,重新奪回河西之地,魏國再無吞并秦國的機會。

  縱觀魏國前一百年,只要能吞并秦國,就擁有戰略縱深,到時候吞并三晉,或者南下楚國都可以。

  然而,成也趙韓,敗也趙韓,魏國的成功歸功于三晉聯盟,失敗也在于三晉拖住了后退,時也命也。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