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神龍政變,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相關歷史事跡:
神龍政變是復辟李唐王朝的一場革命,簡單點說就是大臣、太子聯合發動的一場叛亂,歷史中但凡皇家發生叛亂,風險是非常之高地,失敗了就是死路一條,神龍政變的目的也很簡單,為的就是重新復辟已經易幟的李唐,但是當時的李顯已經被重新立為太子,既然是武則天立了自己的兒子沒立自己的侄子,這就是打算還政于李唐,只要一切按部就班的來,李顯早晚還是能繼承大統的,那為什么朝中的五位大臣為何還要冒著失敗必死的風險,執意發動神龍政變呢?

二張專權,李唐危機已現
人的變化與外部環境的影響是息息相關的,早期的初登大位的武則天知人善用,精明能干,使得王朝的統治更加繁榮,但是隨著年齡的逐漸老去,在處理政事上難免會顯得力不從心,長時間的久居高位,難免會生出驕縱之心,這時候的王朝已經漸生弊癥,隨著武則天的享樂之心日益加重,難免會造成有心之人專權朝政,張易之、張昌宗這兩位武則天最喜歡的男寵就是專權朝政的人。
隨著二人的專權,武周政權內部開始陷入動蕩,人心變得不穩,朝中變得烏煙瘴氣。這時候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大臣們感受到了危機,一個屬于太子李顯的危機,也是一個屬于李唐王朝能不能重新復辟的危機,也是一個有關于他們未來前途的危機。

二張權勢滔天,靜等遲則生變
據《資治通鑒》記載:“嘗早朝,有選人姓薛,以金五十兩并狀邀其馬而賂之……我亦不記,但姓薛者即與之。”
有關二人專權時的權力有多大,有次有一位姓薛的候選官員,找到張氏二人的弟弟,叫張昌儀,花了五十兩黃金買了個官位,后來張昌儀就把有關這個姓薛的任命文書交給了天官侍郎張錫,可是張錫不小心將任命文書丟了,張昌儀知道這件事后,大罵張錫,至于為什么罵他,因為他自己都忘記了前來賄賂買官之人的名字了,只記得姓薛,于是就讓張錫將所有姓薛的候補官員全部封官,一共六十多人。
這件事聽起來是很可笑、很兒戲的一件事,但是也能管中窺豹,看出二張受寵專權后的權勢有多大,說是權傾朝野一點不過分。以前作為男寵時,武則天精力旺盛,他們沒有專權的機會,但是一旦放權了,事情就會變得難以控制,李顯按部就班的繼承大統、恢復李唐,也變得不可控制。
隨著二張的日漸囂張跋扈,武則天的日益衰老,以張柬之為首的大臣們知道再不動手,等著想動手的時候就來不及了,萬一哪天皇宮之中突然出現別的什么遺詔才是為時已晚,遲則生變,所以張柬之、崔玄與等五位大臣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誅殺二張,不管是為了整頓朝綱,還是為了李唐王朝的復辟,都是上上之策。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東宮之位岌岌可危,為唐也為己
理論上來說,太子李顯只需要靜靜的等待就行,但是李顯的這個太子位置坐的也不是那么穩當,武則天的四個兒子長子、次子的死亡都與武則天有直接關系,連李顯都是被廢又重新立的。李顯的兒子、女兒、女婿有次私下議論中說到了二張的專權提到了武則天的衰老,武則天在知道這件事后,就逼迫這三人自殺了,這三人可是正經的皇室直系血脈,除女婿外都是李顯的親骨肉,李顯也被此事嚇得不輕,因此可以看出,李顯的東宮之位隨時可能被廢掉,這也是迫使五位大臣發動政變的原因。
當然,這五位大臣為了自己的原因也很重要,武則天衰老,朝中局勢動蕩,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扶持幫助李顯快速上位也是幫助自己,這也是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但是既能匡扶李唐,又能讓自己飛黃騰達,成為功臣,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