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成詩,才華獨占天下,被譽為才子佳人,卻因心性放蕩被收藏父親曹操所看重。而曹植的哥哥曹丕卻因為聰慧謹慎,被曹操認為更有統(tǒng)治天下的潛力。最終曹丕在王位繼承之爭中勝出,登上了皇位。曹植的天資固然高超,但卻缺乏實際的政治才能,這也是他未能繼承父親位置的原因。在古代政治斗爭中,不僅僅是才華,更需要謹慎和實力才能取得勝利。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在建安年間的文壇上,與曹操、曹丕并稱三曹。年十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而我對于曹植的認識,最早來自于中學課文《七步詩》。
那一日,曹植在朝堂之上,生死關頭,輾轉間七步成詩。
一下子,驚艷了天下,引領了一個時代的風騷。
特別是謝靈運的那句話:“天下才子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時隔將近二百年,本身就狂妄不羈的謝靈運,竟然還能給予曹植這么高的評價。由此可見,曹植在那個時代的分量,有多重!!
但是,即便曹植這么優(yōu)秀,這么才華橫溢,可到最后曹操依然是把天下交給了曹丕,讓曹丕接手了天下。
于是我不禁疑問,曹植為什么輸了?
后來我細查史料,終于有了些許明悟,總結下來,一共三點。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曹操的繼承人,本來就該是曹丕的。
因為古代的繼承,遵循的制度是:嫡長子繼承制。所以要按照正常的流程,其實本就沒曹植什么事,曹植也不該去生二心。
但是,凡是總有意外,意外就意外在曹植太優(yōu)秀了,才華太高了,以至曹操,都亂了心神。
俗話說得好:每一個優(yōu)秀的父親,都特別溺愛和自己一樣優(yōu)秀的兒子。
袁紹是這樣,曹操也是這樣。更何況曹操也是一個頂級文人。
是故,當曹操看到曹植和自己一樣有才華后,曹操就變了,就想著,要不我把位置傳給曹植吧,他這么像我。
于是曹操有心,曹植有意,最終希望的種子,在兩人心底生根了。
畢竟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曹操開始猶豫不決,曹植開始拉幫結派,而事情的發(fā)展,也特別順利,如想象般的美好。
曹植拉攏的丁儀,丁廙二兄弟,在當時是曹操身邊的紅人,權傾朝野。
曹植拉攏的楊修,是前朝太尉楊彪之子,亦是身處名門望族。
于是曹植的四人幫,一度動搖了曹丕的根基。
但是,起點決定終點,選擇大于努力。
曹植也正是因為錯選了他們,以至自己失了民心。
第二,因為陣容,曹植被曹丕實力碾壓。上文提到,曹植的支持者有三人:丁儀,丁廙,楊修。那這三人都什么來路呢?
首先:丁儀、丁廙。
丁儀,丁廙兩人是哥倆,且在當時,不算好人。
這兩段話簡單來說就是,丁儀、丁廙,心懷奸佞,謀害忠臣,以至人人共憤。
由此可見,曹植選擇這樣的隊友,是多么的不智。
其次:楊修。
楊修這個人,我們都比較熟悉。雞肋雞肋,就是出自楊修之口,還有中學課本學的《楊修之死》,說的就是他。
楊修的父親楊彪,曾官至太尉,乃東漢末年的名士,是故楊修的背景,也是名門望族。
而楊修本身,也是才華橫溢。
據(jù)《典略》記載:“楊修,字德祖,謙恭才博,建安中,除郎中,主薄。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內(nèi)外,事皆稱意,自魏太子以下,并爭與交好。”
是故,曹植和楊修兩個高知加一塊,影響力確實夠份,這也是為什么曹植能動搖曹丕根基的原因,也是曹植為什么敢搏一搏天下的原因。
而且,楊修背后,代表的是貴族門閥,一般人也不敢動他。哪怕是曹操想殺楊修,最后還得咂么半天,靠夢誤殺。
可是,楊修厲害是不假,論才華、能力、背景、地位,個個都屬于頂尖,但有一樣,卻是楊修最致命的缺點。
那就是楊修的另一重身份,袁紹的外甥!!
這就很尷尬了,而曹操性格又多疑,可見曹植的爭儲之路,已經(jīng)渺茫。
反觀曹丕呢?曹丕的支持者都是誰呢?
據(jù)《晉書·帝紀第一》記載:“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nèi)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魏國既建,遷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朱鑠、號曰四友。”
從《晉書》記載可看出,曹丕當時的支持者有四人。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
第一位司馬懿不用介紹了吧?老謀深算,聲名在外。詳情可見熬出來的曹孟德,忍出來的司馬懿。(純正史,接受質疑。)
第二位陳群,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陳群為御史中丞,又任尚書。
后來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就是陳群弄得。
據(jù)《三國志·陳群傳》記載:“曹丕,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第三位吳質,以才學通博,為五官將(曹丕)及諸侯所禮愛。他后來為曹丕獻計,直接把曹丕凌駕于曹植的才華之上,這個后面還會提到。
第四位朱鑠,為曹丕重要的智囊之一,據(jù)說性急,但聲名不顯,這里就不提了。下面再說說其他幾位重量級人物。
陳群
第一個,崔琰。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城人,在今河北故城縣。他聲姿高暢,眉目疏朗,甚有威重,而太祖亦敬憚焉。且當初司馬懿出道,還是崔琰對其哥哥司馬朗說:
“子之弟,聰哲明允,剛斷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
可見,司馬懿在崔琰面前,都是后輩。
后來曹操官至魏王,遷崔琰為尚書。問及立太子之事,崔琰義正言辭的說:
“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曹丕)仁孝聰明,宜承正統(tǒng)。琰以死守之!”
而當時,曹植還是崔琰的哥哥的女婿,掛著親家呢,崔琰都沒幫。
第二個:毛玠。
毛玠,字孝先,陳留平丘人,在今河南封丘。魏國初建時,為尚書仆射,同崔琰復典選舉。
曹操最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就是毛玠提出來的。
在《三國志·毛玠傳》記載:“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yè)。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yè)可成也。”
后來魏國初建,太子未定,而曹植有寵,于是毛玠密諫曹操:
“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后群僚會,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謂國之司直,我之周昌!!”
所以,毛玠是第二個支持曹丕的重量級人物,并且在曹操的心中分量,還非常高。
第三個:邢颙。
邢颙,字子昂,河間鄚縣人,在今河北任丘。他是在曹操東征柳城時出山,同田疇一起為鄉(xiāng)導,幫助曹操打敗了三郡烏丸。
后來曹操辟邢颙為冀州從事,時人稱之曰:“德行堂堂邢子昂。”
而且邢颙在《三國志》中,與上述崔琰、毛玠,共處一傳,由此可見,邢颙在當時亦是名士。
后來曹植有寵,丁儀等人都說曹植好,曹操不放心,于是問邢颙,你覺得呢?
邢颙說:“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
于是曹操乃知邢颙立場,遷邢颙為太子少傅,也就是曹丕老師。
好了,人物介紹到這里,我覺得應該夠用了。最后我再羅列一下人員。
曹植陣容:丁儀、丁廙、楊修。
兩個奸佞,一個政審不過。
曹丕陣容:司馬懿、陳群、崔琰、毛玠、邢颙、吳質。
清一色天下名士。
所以,曹丕在人員方面,實力碾壓曹植。特別是那個司馬懿,我心疼曹植三秒。
或許曹植,當時也明白處境,于是憤然曰:既然人員比不起,那我比才華行吧?(我替他說的,見諒。)
曹植
第三,才華再高,不如謀高。說實話,曹植在當時奪位,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況且三個合作伙伴,兩個都不是好鳥。
如崔琰、毛玠、徐奕等都是當世名士,而被丁儀所害。
并且當時大家對此非常憤懣,像文中何夔說:“且懷奸佞之心,立于明朝,其得久乎?”
所以曹植的四人幫,不得人心,已成必然。
于是曹植,既然不能靠臉吃飯,那就靠才華。
那一天,曹操將遠征,曹操的兒子們一起在路側相送,特別是曹植,稱述功德,發(fā)言有章,以至旁邊的人都驚嘆不已,心想:厲害!!
當時曹操,心中亦是歡喜,心想:我兒子曹植就是有才華,恩,優(yōu)秀。
而曹丕,看到此情此景,熱乎的內(nèi)心直接涼了半截。心想完了,風頭讓曹植搶了。于是悵然自失,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
正如那句玩笑話:壞人不可怕,就怕壞人有文化。
如今曹丕面對曹植弄文采,說實話,那是真沒轍。
可正在關鍵時刻,智囊團的成員開始發(fā)力,曹丕只聽得耳旁邊一聲低語:
“王將行,流涕可也。”
于是曹丕,躬身到底,嚎啕大哭,把曹操即將遠征而自己內(nèi)心不舍的心緒,一下子噴薄出來。
曹操及隨從人員,看到曹丕如此至情,一時間觸動心弦,唏噓不已,垂淚涕泣。
而剛剛曹植,用心良苦稱頌的花哨功德,直接被眾人忘卻到九霄云外,而且還加了一個罪名:
“植詞多華,誠心不及。”
于是從此,曹丕再也不擔心曹植的文采。因為文采再高,也不及那人性深處,父子之情的偉岸。
那在關鍵時刻獻奇策,扶狂瀾于既倒,挽大廈于將傾的牛人是誰呢?沒錯,就是前文沒說的吳質。
吳質具體有多牛呢?
首先,吳質身為曹丕四友之一,與司馬懿、陳群能同列,就足以說明吳質在當時的地位。
其次,據(jù)《質別傳》中一段關于吳質的記載,也能說明吳質當時牛。
說是黃初五年,也就是曹丕繼位以后。吳質邀請上將軍曹真、驃騎將軍曹洪、以及中領朱鑠等,一起來家中做客。后來大家喝酒喝高了,吳質為了盡興,令人表演了一出戲《說肥瘦》。
當時朱鑠是小瘦子,曹真是大胖子,于是曹真,當時就急眼了,破口大罵。
而曹洪,吳質,也在相互掐架,場面一度混亂。最后朱鑠出來勸架,說算了吧,大家都是圖個高興。
吳質轉頭叱朱鑠:“朱鑠,敢壞坐!”
前文說了,朱鑠性急,聽到這話,氣的直接拔劍照地就砍。最后宴席不歡而散。
雖然這件事發(fā)生在曹丕繼位以后,但吳質敢這么和曹真、曹洪、朱鑠干架,足以說明吳質以前,估計不是善茬。
而曹植,自從在送行那次被曹丕扳回一局后,基本上就涼涼了。唯一可以顯擺的才華,現(xiàn)在也用不上了。因為越顯擺,越顯得自己花言巧語,內(nèi)心不誠。
于是,本來就放蕩不羈的曹植,如今見大勢難成,以至心中更加的苦悶和放蕩。
終于在建安二十二年,乘著酒興,撞開司馬門,疾馳而去,以至曹操大怒。
十月,曹操立曹丕為太子。而曹植,則從此與太子無緣。
《三國志·曹植傳》:“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故遂為定嗣。”
不過,曹植雖然各方面,都輸給了曹丕,但依然不足以動搖曹操內(nèi)心對曹植的喜愛。
人生得遇一知己,非常難得,更何況還是自己的寶貝兒子。
可壞就壞在,曹植對于權術,對于政治,對于人心,實在太不懂了。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關羽圍在樊城。那一役,關羽怒斬龐德,逼降于禁,水淹樊城,勇冠三軍。
在當時,局勢無比關鍵,再弄不好,劉備關羽都打到曹操大本營了。
于是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欲遣救曹仁。
可結果,這件事被一肚子壞水的曹丕得知后,立馬邀請曹植喝酒,并且期間極力勸酒,以至本來就愛酒的曹植,大醉不起。
到第二天,曹操喊曹植出征,結果曹植爛醉如泥,于是大怒,悔而罷之。
這一次,曹植在曹操心中,算是徹底廢了。而且再也無力,去與曹丕什么天下。
▽
其實曹植,從最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輸了。但人生在世,總該要搏一搏,因為萬一,贏了呢?
且曹植,身為庶出,靠著幾個不成器的奸佞之人,硬是和一幫老謀深算,清明賢士,碰了一個旗鼓相當,甚至一度,還占為上風。我覺得,曹植已經(jīng)很厲害了。
拿著一把爛牌,硬是打出了王炸的氣勢。
最后,我對曹植說一句:才高八斗,不負盛名。
本人是歷史領域愛好者,后期會不斷創(chuàng)做關于歷史領域的文章,如果有覺得寫的不錯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紅色關注,后期小編會有更多的優(yōu)質內(nèi)容呈現(xiàn),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