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明朝設立蘭州衛的原因是什么?蘭州衛的轄區是如何變動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進行統一戰爭的過程中就設立了蘭州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洪武三年(1370)春正月,因王保保為患西北,朱元璋命徐達,李文忠等兵分二道征沙漠,徐達自潼關出西安搗定西以取王保保,李文忠出居庸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三月,徐達率兵至定西,與王保保大戰于沈兒峪,元軍大敗,明軍俘王公百余人,降眾八萬,僅剩王保保與其妻子幾人從古城北遁去,逃往和林,明軍追至寧夏,不得而歸。“同年,置蘭州衛于蘭州城內(今武都路),隸屬于陜西都指揮使司。”

  一、蘭州衛設立的原因

  朱元璋在進行統一戰爭的過程中就開始設置衛所,以加強對占領地區的軍事控制和管理。隨著明朝對全國的征服與統一,衛所制度在推行過程中亦日益趨向完善,“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明史地理志》將衛所分成實土、非實士兩種,“實際所謂實土衛所,指的是設置于不設州縣處的衛所,無實土衛所則指設于有州縣處。前者因無州縣,故即稱其地為某某衛、某某所,后者即以某州某縣稱其地,因其地極大多數土地人口皆屬于某州某縣也。但有一小部分土地人口是屬于衛所的……并非真正無土。”蘭州衛設于蘭州城內,與蘭州同城而治,屬于非實土衛所。

  但蘭州衛與內地的其他非實土衛所不同,它處于邊防一線及交通要道上,所轄的衛所人口又多于蘭州所轄民戶,軍事位置顯著,因而筆者將其視為“準實土衛所”。另外,就其設置原因來看,主要有以下三點:其一,鞏固明軍的戰略成果,拱衛蘭州。洪武二年,參政戴德攻克蘭州后,派指揮張溫駐守。僅隔數月,王保保趁徐達大軍班師,借機入侵蘭州,圍城數重。

  由此暴露出蘭州城的守備不足,軍事防御性能較差。為避免蘭州再遭蒙古入侵,洪武三年,徐達等擊退王保保后,明太祖下令在蘭州設立蘭州衛,派兵駐守,加強守衛。

  其二,獨特的地理位置,為收復河西提供保障。蘭州處于交通樞紐上,把控著內地通往河西、新疆的黃河渡口,馮勝進攻河西就以蘭州作為東端據點。洪武五年,朱元璋以“王保保狡猾狙詐,使其在,終必為寇。”遣三路大軍征伐,征西將軍馮勝負責從西路蘭州出發,攻占甘肅,以迷惑敵軍。

  為使大軍順利渡過黃河,馮勝命蘭州守御指揮僉事趙祥將二十四艘巨舟用鐵鏈栓在一起,置于黃河之上,讓士兵渡河。洪武九年,鄧愈進軍河西之時,又重建浮橋,并命名為“鎮遠橋”。黃河浮橋成為連接河東通往河西的“交通命脈”,輸往河西的糧食、兵員皆由此進。因而保障浮橋的安危,事關河西走廊的穩定,也是蘭州衛士兵的防御重任。其三,“隔絕羌虜”,穩定西北邊疆。明代陜西地域廣闊,戰略地位重要,但北邊卻有蒙古威脅。朱元璋認為“惟西北胡戎,世為中國患”。

  因此,當洪武二年,明軍“定陜西”后,朱元璋“即法漢武創河西四郡隔絕羌、胡之意義,建重鎮于甘肅,北拒蒙古,南捍諸番,俾不得相合。”廢州立縣,編民為兵,建立軍事衛所,在河隴、河西地區陸續設置了鞏昌、平涼、蘭州、慶陽、河州、甘肅、莊浪等衛。

  二、建制時間

  對于蘭州衛的設立時間,《明實錄》記載“洪武三年夏四月,改徽州衛為守御千戶所,置蘭州衛。”也有文獻記載為洪武九年所設。例如《全邊略記》,《巡邊總論》都有“洪武九年,設甘州等五衛于張掖、設肅州衛于酒泉、設西寧衛于湟中、又設鎮番莊浪二衛、又于金城設蘭州衛、皆置將屯兵拒守”的記載。但此說法明顯有誤。

  首先,甘肅諸衛所是在明朝經略西北的過程中陸續設立的,并非一蹴而就。洪武五年馮勝西征,肅清了河西走廊一帶的故元勢力,本是收復領地的大好時機,但卻因其他兩路大軍的潰敗及懼怕東察合臺汗國的勢力等原因撤兵,盡棄甘州、涼州、寧夏、莊浪等地。馮勝自甘肅班師回京后,明朝于洪武五年十一月,設立了甘肅和莊浪二衛,接著又在洪武六年設立了西寧衛。

  而甘州等五衛,肅州衛則是在洪武二十年,明朝在收復遼東后,又將兵力轉移到了河西一帶,重新經略河西時所設,以發揮連通西域,隔斷蒙藏的作用。山丹衛、甘州諸衛、肅州衛、鎮番衛等皆在這一時期設立。

  另外,嘉靖《陜西通志》記載,蘭州衛于洪武二年,馮勝平定陜西后所設的說法也缺乏依據。洪武二年十一月,王保保兵圍蘭州城時,并沒有蘭州衛守備軍的出現,只能說明洪武二年張志敬歸附后,明朝在蘭州只設立了行政單位,并沒有設立軍事性質的衛所。因而,蘭州衛在洪武三年,徐達等平定王保保叛亂后設立最為合理。

  三、蘭州衛的轄區變動

  蘭州與蘭州衛屬于典型的“州衛同城”,蘭州衛設于蘭州城中,使得州縣城具備了衛所城的軍事功能。但兩者分屬于不同的管理體系。明朝建立之初,在地方行政區劃上仍承襲元制,從上到下依次為省——路——府——州——縣。至洪武九年,才改行省為布政使司,下轄府(直隸州)——州——縣。

  洪武二年“都督副使顧時,參政戴德于夏四月攻克蘭州,派指揮韓溫守之。是年,降蘭州為蘭縣,隸屬于臨洮府,下轄金縣”,成化十三年又復改為州。而蘭州衛如上文所提,于洪武三年大敗王保保后所設,領千戶所五,隸屬于陜西都司。

  弘治十五年,秦纮為三邊總制赴固原后,為了便于集中衛所兵力,“改立州衛”,蘭州衛成為固原鎮所轄衛所之一。此后,受陜西都司與固原鎮共同節制。

  另外,蘭州與蘭州衛的治所及所轄區域不同。蘭州的治所本在城北,后因肅王移駐蘭州,移建到城西南,“蘭州舊為縣治,在城中稍北,元末廢壞,洪武三年三月內知縣袁斌重建,三十三年改為肅府,本年五月內,知縣崔楫移建城西南一里五十步,即今之州治也,萬歷二十三年,知州楊秉鐸重修。”

  蘭州衛治州東,中護衛治東北,這是因為州西南是蘭州的行政地區所在,又有黃河和高山阻擋。而東北面經常受自靖虜南下的虜寇所侵,需蘭州衛的兵員戍守在此,以確保蘭州城的安全。從所轄范圍來看,蘭州的轄區“臨洮府北二百十里,東南至鞏昌府四百二十里,東北至靖遠衛三百五十里,西北至莊浪衛二百七十里,西南至河州衛三百二十里。”相當于今蘭州市安寧堡以東,包括皋蘭南部及榆中的大部分地區。

  《邊政考》載蘭州衛的防區“東至靖虜衛大狼溝界一百九十里,西至河州大通河堡窄道兒界一百一十里,南至安定里,北至莊浪衛沙井兒驛界五十里。”大致與蘭州的地理范圍重合。但蘭州衛的軍事管轄區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不同時期的邊防形勢有所變動。萬歷二十七年,松山新邊修筑后,兵備副使荊州俊在今景泰境內修建三眼井堡、紅水堡二堡。后又增修永泰城、鎮虜堡,保定堡分屬蘭州衛管轄。除此而外,州屬民堡與衛屬軍堡、民田與軍屯交錯分布。

  另外,肅王所領甘州中護衛也有獨立的墩堡和田地。造成州、衛轄境難以清晰分割。但從州轄民堡和衛屬墩堡的地理分布來看,民堡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民戶聚居區,是居民自發修筑的一種避難場所,受轄于州縣一級的行政單位。

  而衛屬墩堡分布于黃河以北虜寇入侵路徑和交通要道上,負責抵御蒙古勢力,保障驛路的暢通。州衛同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借武衛文,以文轄武”的作用,蘭州衛的兵力給蘭州的發展提供了軍事保護。唇齒相依,民居安然。反之,完善的行政管理使得蘭州的治理更為穩定。

  結語

  蘭州衛地處黃河津渡,是陜西通往河西道路上的要害之地,把控著河東輸往河西的糧道和兵員道。若蘭州受損,則“陜甘大道”阻塞,進而造成虜扼黃河浮橋而絕河西的局面;在整個西北防御體系下,蘭州衛北扼蒙古、西控諸番,又是甘肅鎮、固原鎮以及寧夏鎮的匯合點,蘭州衛的大部分兵員常年往來戍守于甘涼各地,是陜西鎮內部以及甘肅鎮邊操班軍的主要來源之一。

  另外,其作為明肅王的駐藩地,承擔著保衛皇室周全的重要職責。因而,兵部尚書李承勛上疏“蓋蘭州之積既實,則甘涼之氣自充,甘涼之積既實則肅州之氣自壯,譬如人之一身,元氣充足,手足自然強健。此勛所以斷然以治蘭為甘肅之先務也”。有明一代,隨著蘭州衛周邊敵患勢力的變動,逐漸形成了分布于黃河兩岸城堡、墩臺、邊墻交錯林立的防御體系。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