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縣杜陵縣人,唐初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下面有趣的歷史小系列會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我們來看看。
李世民之所以把杜如晦定為一等功臣,是因為杜如晦一直在幫他出謀劃策。
在李世民身邊,方玄齡和杜如晦相當于他的臥龍鳳雛,更像他的蕭何加張亮。從行軍戰爭到玄武門規劃的變化,再到后來的治國理政,這兩兄弟一直在幫助李世民提出建議。
此外,房杜的組合是無縫的合作。房玄齡負責根據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將同時提出幾個方案。杜如晦分析了這些方案的優缺點并做出了選擇。

可以說,這兩個人其實是李世民成就大業的關鍵人物。相比之下,其他人實際上要遜色得多。
杜如晦,字克明,出生于京兆杜。杜家祖是關隴貴族的核心家族之一。杜如晦的祖先從他的祖先那一代起就一直很高。從北魏到隋朝,杜家一直很繁榮。
杜如晦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十幾歲時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據史書記載,杜如晦從很小的時候就精通歷史文學,這也為他后來的成就奠定了基礎。后來,隨著杜如晦的成長,根據當時的選官方法,杜如晦依靠祖蔭成為候補官員。
杜如晦入仕時,正是楊光剛登基的時候。當時,一位官員叫高孝基,負責隋朝官員的選拔和評價。見到杜如晦后,這名男子對杜如晦給予了高度評價,并稱贊他將成為未來國家的支柱。此外,后來與杜如晦同名的房玄齡也被侍郎同志發現。

不幸的是,隋朝內部有許多官場山頭。要想達到高位,就必須選擇站隊。杜如晦性情坦率,不屑與那些人同流合污,所以也沒有被分配到任何好位置,只是做了一個阜陽縣尉。在擔任阜陽縣尉期間,杜如晦澀地看到了官場的黑暗,隋朝的政治變得越來越混亂。他知道隋朝很快就會破產。所以沒過多久,杜如晦直接辭職回家,過著半耕半讀的生活。
與杜如晦相比,方玄齡相對更能忍受。方玄齡被官員侍郎發現后,雖然沒有被授予任何重要的官職,但至少他沒有直接辭職回家,而是繼續在隋朝當官。
回家后,杜如晦過了大約十年的閑暇生活,很快就過了三十歲。如果杜如晦生活在現代,估計很多人會把他當成失敗者。他出生在一個頂級家庭,但直到他站起來,他甚至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杜如晦生活在現代,他可能不想娶媳婦。
然而,到了隋末,杜如晦終于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大業十三年,李淵從太原起兵,然后迅速一路攻入長安,進入主關。李淵進長安前,當時官身不高的房玄齡親自來到李世民的軍隊,投奔李世民。李世民早就聽說過房玄齡的才華,于是立即任命房玄齡做自己的記室參軍,也就是心腹謀臣。
方玄齡進入李世民手下后,立即向李世民推薦了杜如晦。他們都是被官員和侍郎發現的,所以方玄齡知道杜如晦的才華。李家入主長安后,李世民迅速征召杜如晦當官。就這樣,從今年開始,杜如晦真的走上了仕途,成為了李世民手下的官員。
今年,杜如晦33歲。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杜如晦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掃清了許多強敵。在李世民的指揮下,杜如晦和方玄齡就像劉備手下的臥龍鳳雛,或者劉邦手下的張良加韓信。這兩個人的身份可以說是相當特殊的。雖然從來沒有上過戰場,但幾乎所有的后勤補給、軍隊部署、戰爭部署等戰略都來自他們。
這就是為什么方玄齡和杜如晦在歷史上很有名,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們做出了什么詳細的貢獻。因為他們所做的計劃后來被歸類為李世民,并以李世民的名義記錄下來。
如果沒有程咬金、尉遲恭、秦瓊等人,李世民可能會更加努力地戰斗,但他最終可能會成為傳奇皇帝。但如果沒有房玄齡和杜如晦,那就不一定了。
此外,方玄齡和杜如晦的合作就像天作之合。這個詞可能不適合形容兩個男人。但是兩個人的關系確實是這樣的。在工作中,方玄齡負責針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同時也會給出幾個解決方案。而杜如晦則是根據這些解決方案仔細篩選,然后做出最佳選擇。
房謀杜斷這個詞,就是從這里來的。
幾年后,隨著李世民擊敗了所有強敵,唐朝逐漸統一了世界。此后,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矛盾凸顯出來。在兩人斗爭最激烈的時候,李建成盡了最大努力剪掉李世民的翅膀。在這個過程中,李建成可能沒有那么重視別人。李建成只發動了房玄齡和杜如晦的所有關系,不惜一切代價把他們趕出秦王府,這說明了他們的重要性。

不幸的是,盡管李建成后來成功地說服了李淵,但他們確實讓他們離開了秦王府。然而,方杜仍然對李世民感興趣。從那以后,他仍然幫助李世民制定各種計劃。
之后,就到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
在玄武門事件中,史書中的其他英雄被描述為從平或參與。只有方玄齡和杜如晦,史書中用的是策劃這兩個字。史學界對此也有共識。玄武門事件的整個詳細計劃實際上是由方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和李世民自己策劃的。
顯然,策劃的功勞比參與者的功勞要大。
玄武門事件發生后,李世民登基為皇帝。從那以后,李世民只有一位英雄,其中只有一位是當時的首相裴寂。他之所以受到一流的待遇,是為了穩定前朝老臣派的官員和李世民的王位。裴寂之后,有五個一流的獎勵,分別是尉遲恭、長孫無極、方玄齡、杜如晦和王君廓。
在這五個人中,尉遲恭參加了玄武門事件,救了李世民的命。長孫無極是李世民的大哥哥,也參與了策劃。王俊廓曾經是李世民的下屬,此時他坐在幽州,剛剛摧毀了想要叛亂的李王子李媛。除了這三個人,還有兩個參與者,方玄齡和杜如晦。
對李世民來說,杜如晦是玄武門事件的主要策劃人。沒有杜如晦的準確判斷,玄武門事件就不可能成功。因此,把杜如晦定為第一,名副其實。

李世民登基后,杜如晦開始逐漸負責唐朝的人事工作,幫助李世民清理老臣派,逐漸成為李世民自己的人手。不久之后,杜如晦奉命擔任上書右仆,成為所謂的宰相。除了兼顧人事外,他還負責與方玄齡一起制定唐朝的各種政策。
可以說,貞觀時期的大部分國家政策都來自房杜。包括選官、土地、稅收、教育等政策。這一貢獻無疑是相當巨大的。
不幸的是,杜如晦的壽命不長,貞觀四年后去世。杜如晦去世時,李世民哭了,直到多年后,杜如晦才經常被提及。貞觀十七年,李世民評選凌煙閣英雄榜時,杜如晦排名第三,僅次于孫無極和李孝恭。
長孫無極是李世民的大叔哥。他以前做出了這么多貢獻,排名第一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他排名第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外戚身份。至于李孝恭,他是李家族的第一個人。整個南方都是別人打下來的,排名第二自然是正常的。在他們之后,杜如晦無疑是所有文官中排名最高的。
對李世民來說,杜如晦是他的臥龍鳳雛,也是他的蕭何韓信。沒有杜如晦,李世民能否打敗那些強敵,在玄武門事件中勝利,都是一個問題。把杜如晦評為第一英雄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