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過年的飲食有很多傳統習俗,很講究。
殺過年豬
彝族人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宰殺過年豬,一般不喜歡殺其他牲畜。過年豬的選擇很講究,比如沒有任何殘疾和缺陷,沒有老母豬,沒有短尾巴,總之形象要完美,沒有其他異兆。一個村莊宰殺過年豬,時間上要有一定的秩序,高者先殺豬,低者后殺豬。殺年豬時,要先喝“殺豬酒”,每一個參與殺年豬的壯漢都要喝一口。然后將燒紅的石頭、金絲竹和清水放入木瓢或木碗中,用純蒸汽凈化,去除去年豬身上的所有邪氣,表達對祖先神靈的真誠敬意。彝族喜歡用山上的干蕨草燒肉,因為蕨草是吉物,易燃可口。用蕨草燒掉年豬的毛,烤黃豬皮,然后用炭灰和水擦拭。這樣的豬肉沒有水氣,鮮嫩可口。
燒肉敬祖靈
這是新年的開始。首先,將年豬各部位的代表性肉切成塊,在火塘燒烤,然后放入木盤中,放鹽,插入竹簽,中間放一杯酒,主人家的男人在內屋的靈臺前和屋檐下念經敬祖。燒肉敬祖靈后,男主人先喝第一口年酒,吃第一口年肉,然后由家人一一品嘗。除了第一天晚餐吃的豬肉,整個豬肉(內臟、眼腳除外)都放在內屋靈臺上祭祖,三天內不能隨意翻動。祭祖后,全家人聚在一起開始吃年飯。如果發現鄰居沒有宰殺年豬,男主人會在祭祖后把重肉送給鄰居,并致以新年祝福。彝族吃年飯,要體現財富、安樂、莊嚴,既要有規矩、莊重,又要活躍、快樂。
第二天
春節的第二天,你可以來喝年酒。男人們互相邀請,成群結隊地彈月琴,唱年歌。他們在這里喝酒,在那里鬧事,營造節日的快樂氣氛。一直玩到你吃飽了,甚至喝醉了。整個山寨沉浸在新年節的喜慶中。
第三天
春節第三天五更公雞開叫前,家家戶戶都早早起床舉行送祖靈儀式,彝語叫“阿普波支”。在黎明萬沙俱靜的時候,這種儀式必須表達對祖先神靈的尊重,為子孫后代的健康和諧祈禱。送祖靈,做三塊苦蕎麥餅,在鐵鍋里烤。然后將豬舌、豬喉管、部分帶骨肉切成塊,在靈臺上煮沸。煮熟后,男主人一手端肉,一手端蕎餅,插上一三個馬勺,面對靈臺念經送給祖先神靈。讀完辭行祝辭后,全家人一起吃。送年祭祖是彝族年的最后一次年餐。白天,婦女和兒童還在村外的十字路口或山坡草壩舉行“玩豬尾巴”活動。
拜年
新年三天后,新年活動開始了。彝族人最注重新年問候,這是孝順長輩的集中體現。新年問候是彝族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是交流感情的需要,是尊重老人、愛年輕人的傳統習俗。喝新年問候酒,吃新年問候肉,被認為是一種祝福,一種禮貌,一種享受。人們來拜年的人越多,主人就越快樂,越體面,人們就越繁榮,幸福就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