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兄弟相比,赫哲族的節日并不多。除了和漢族一樣的年節、正月十五、二月二、七月十五,還有“跳神”和“烏日貢節”,也是赫哲族的三大節日。
春節
赫哲人講究節日,“舊歷年”(春節)被認為是最大的節日,其他節日慶?;顒佣疾蝗纭芭f歷年”隆重。春節是赫哲族一年中最快樂的節日除夕。每個人都很忙,做年飯,剪窗花,貼燈籠。第一天,女孩、女人和孩子們穿上繡有云的新衣服,去親戚朋友家拜年。熱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擺下“魚宴”招待客人。
酸辣的“踏拉長”(生魚)、酥脆的“炸魚毛”和透明鮮紅的馬哈魚籽味道鮮美。受人尊敬的民間詩人(伊瑪堪)在春節期間用詩歌向每個人致以美好的祝愿。老人們向他敬酒,聽他講故事,然后愉快地回來。女人們玩弄糊涂和扔骨頭。青少年癡迷于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到處都是歌聲和笑聲。
跳路神
又稱“跳太平神”。赫哲族傳統宗教祭祀節。每年3月3日和9月9日,赫哲人都會舉行跳行跳神活動。所謂“路神”,赫哲稱“烏斯珠耶”,意思是“求神保佑,人財兩旺”。薩滿選擇了法行的具體日期。祭祀日,日上三竿后,薩滿在家祭神請神。人們在薩滿身上噴一些水,數著年輕人舉著棍子和雕像,從家里打鼓,唱歌跳舞。
薩滿等著唱歌跳舞,有時進入別人,跳神祈禱,誰來,誰必須向薩滿敬酒,或者把春天的樹切成絲綢浸泡在水里喝,以示崇拜神,有些人抓住機會祝福。十分熱鬧。薩滿和所謂的“神隊”回到薩滿家后,還愿者送來犧牲、酒等。薩滿卸載后,會唱歌跳舞的人系上腰鈴,今天打鼓,唱歌跳舞。豬肉煮熟后,薩滿穿上神衣,戴上神器繼續跳舞。最后,人們喝酒吃肉,玩得很開心。
烏日貢節
“烏日貢”赫哲語是“節日”的意思。意思是娛樂或文化體育會議,每兩年舉行一次,時間在農歷五月中旬,節日2-3天,地點在同江市和饒河縣赫哲族居民區輪流舉行。節日白天主要是體育比賽,包括游泳、劃船、撒網、拔河、草球、射箭等。這些比賽都與赫哲人的漁獵生活有關。
其中,叉草球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叉魚技術在陸地上的演練和再現。節日之夜,大眾篝火文藝晚會和晚宴在河邊舉行。人們跳天鵝舞、薩滿舞、魚鷹舞和上帝的鼓舞。熱情奔放的舞蹈伴隨著悠揚的歌聲。
“殺生魚”是赫哲人節日食品或待客食品中不可或缺的。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吃生魚的習慣,但是沒有赫哲人多吃。不同種類的魚有不同的吃法。因為殺生魚大多是幾斤重的魚,所以沒有細魚刺口的危險。
“生魚籽醬”有晶瑩剔透的大馬哈魚籽,大如大豆,橙色的大馬哈魚籽,深綠色的大米魚籽,加鹽、醋、姜、蒜、辣椒、香菜等。,營養價值極高。赫哲族獨特的吃魚方法有魚條、魚干、魚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