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趣的歷史小邊給您帶來敦煌壁畫的相關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隨小邊看一看。
敦煌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與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同名。公元366年,一位名叫樂大的僧侶穿過敦煌明沙山東麓,看到云朵飛過,天空有異象,三危山金光四射。樂大在地上爬行,崇拜他。他堅信這是佛陀,所以他留在敦煌。他在明沙山東麓的懸崖上挖了第一個石窟。
此后,經過十六國、北朝、隋、唐至元十多個朝代的挖掘,經過1000多年的錘斧之聲,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到目前為止,有大量的彩色塑料和4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藝術寶庫和古代遺跡。
在璀璨珍貴的文物中,壁畫數量最多。那么,這些壁畫畫畫了什么呢?對中國藝術史有什么意義?

上圖_ 敦煌北魏壁畫《薩太子舍身養虎》
眾所周知,敦煌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場所,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自東漢永平求法以來,佛教沿著絲綢之路進入東土。因此,敦煌石窟有大量反映佛教內容的壁畫。壁畫色彩鮮艷,故事生動,涉及佛教經典、佛教史跡、地方人物等。一般可分為六類。
1.佛傳故事
壁畫主要講述佛陀的故事,是故事畫的主題,從北涼到北宋持續了5個世紀。根據時代的變遷,這些壁畫在繪畫內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從布局、線條、繪畫方法、構圖到色彩,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風格。例如,275窟中的橫幅式和61窟中的屏風式,由于經典的選擇不同,佛陀事跡的重點也不同。

上圖_ (275窟) 北涼 《尸毗王本生圖》

上圖_ (61窟)- 五代
2. 經變故事
經變畫是古代社會人們解釋佛教義理的一種手段,是中國的原創。在古代社會,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普通人很難理解深刻的佛教義和內容。經變畫是以故事畫的形式展現佛教義理,讓人直觀地理解佛教義,從而達到教育人民的目的。如《觀無量壽經變》、《薩垂那王子舍身養虎》等。,雖然沒有畫出全貌,但故事的連續性可以通過標題文字來補充。

上圖_ (428窟)北周《薩垂那王子舍身養虎》

上圖_ (112窟)盛唐《觀無量壽經變》
3. 本生故事
本生的故事從報業的角度講述了佛陀和弟子的前世,包括國王、醫生、平民、學者、農業、工業和商業,講述了他們的前世,引導人們積極和善良。故事的材料來自寓言,傳說來證明因果報應和轉世。如著名的九色鹿故事,故事生動有趣。

上圖_ 九色鹿(257窟)
4. 賢愚因經故事
這種壁畫是一種連續的故事壁畫,隨著中晚唐的繁榮而興起。俗話說,佛經故事大多簡化為通俗易懂的變文,佛教經義以說唱的形式宣傳。和經變畫一樣,這也是以說唱的形式宣傳深奧的佛經義理,即讓佛教更好地扎根于人民。通常,這種故事畫是連續的。俗話說,僧侶站在旁邊,講故事,引導觀眾觀看。
5. 佛教史跡故事
這種壁畫包括僧侶行跡、佛教歷史、佛教方志、瑞象、感應故事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時間覆蓋了從盛唐到西夏。莫高窟有很多這樣的壁畫,如《張騫出使西域》、《曇延法師祈雨》等。

上圖_ 《張騫出使西域》

上圖_ 《曇延法師祈雨》
6. 地方歷史人物的故事
這種故事畫主要講述了公元9世紀中葉至10世紀歸義軍統治沙洲的故事。內容集中在歸義軍首領張議潮、曹議金和妻子的生活和旅行。壁畫贊美和宣傳世俗世界統治者的成就。
通過以上分類,我們可以看到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主要集中在佛教內容上,就像佛教世界在世界上的投射一樣。有嚴格的等級,美妙的音樂歌曲,因果輪回,悲傷和快樂。通過欣賞這些斑駁的壁畫內容,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社會的外觀。

上圖_ 北魏飛天
莫高窟千年的莫高窟壁畫,雖然五顏六色已經褪去,但它仍然是中國藝術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壁畫對中國藝術史有什么意義?
首先,在內容上,故事畫的內容被探索出來。由于佛教來自西方,這些外國內容豐富了中國當地的繪畫內容。外國故事為中國的故事畫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們看看異國生活。
其次,由于敦煌的故事畫了大量的佛教內容,早期也有西方風格,這些逐漸融入了中原繪畫,最終融入了中華文明,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這些壁畫,如果以時間為軸,就會逐一展示從十六國到宋元各個時期的繪畫技巧和特點,形成長卷,可以看到繪畫技巧的變化。同時,壁畫中的佛教世界是世界的縮影,畫中的平臺、寺廟、宮殿和器具都是當時生活的投射。我們可以知道人們如何結合自己的民族習慣,吸收異國風情,形成適合自己的民族習慣。

上圖_ (285窟)西魏
第三,情景交融是繪畫創作的一大成就。
中國早期的繪畫內容主要是人物、老莊哲學和神話故事。以天空為背景,不注重環境描寫。將歷史和佛教題材引入敦煌壁畫后,故事內容指向世界,景觀為背景的渲染逐漸出現。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技法和故事內容。早期的故事畫以人物為中心。北周時期,壁畫上出現了環境描寫,但此時人物的環境比例不協調,直到8世紀初,壁畫中出現了人物景觀比例合理的現實現象。由于景觀背景的引入,故事畫的構圖更加多樣化和自由。
第四,各種故事畫都有鮮明的區域特色。
敦煌位于西北,沿著絲綢之路,自然具有西北地區的地貌特征。壁畫中的沙漠、冰山和河流詳細記錄了古代人們生活的環境細節。從中,我們可以體驗到古代的商務旅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經歷了多少艱辛和危險的自然環境,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歷史形象。

上圖_ 《五百強盜禮佛圖》
第五,敦煌壁畫體現了古代畫家的創作精神。
在古代社會,工匠的社會地位很低。從事敦煌壁畫的畫家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們可以從壁畫的線條、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中看到畫家的創作熱情。他們通過故事細節逐一展示自己的想象力。畫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理解佛教教義,生活中的實際感受和個人情感也被帶入畫中,解讀敦煌壁畫。這是一次與古人穿越時空的對話。
千年莫高,敦煌人類。這座藝術殿堂給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寶藏。如果沒有幾代學者的保護、研究和傳承,我們今天可能無法進入這條藝術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