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哀王孫(長安城頭頭白烏)

作者: 唐代    杜甫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得同馳驅。
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
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竊聞天子已傳位,圣德北服南單于。
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zhǎng ān chéng tóu tóu bái wū ,yè fēi yán qiū mén shàng hū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yòu xiàng rén jiā zhuó dà wū ,wū dǐ dá guān zǒu bì hú 。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jīn biān duàn shé jiǔ mǎ sǐ ,gǔ ròu bú dé tóng chí qū 。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得同馳驅。
yāo xià bǎo jué qīng shān hú ,kě lián wáng sūn qì lù yú 。 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
wèn zhī bú kěn dào xìng míng ,dàn dào kùn kǔ qǐ wéi nú 。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yǐ jīng bǎi rì cuàn jīng jí ,shēn shàng wú yǒu wán jī fū 。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gāo dì zǐ sūn jìn lóng zhǔn ,lóng zhǒng zì yǔ cháng rén shū 。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chái láng zài yì lóng zài yě ,wáng sūn shàn bǎo qiān jīn qū 。 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bú gǎn zhǎng yǔ lín jiāo qú ,qiě wéi wáng sūn lì sī xū 。 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
zuó yè dōng fēng chuī xuè xīng ,dōng lái tuó tuó mǎn jiù dōu 。 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shuò fāng jiàn ér hǎo shēn shǒu ,xī hé yǒng ruì jīn hé yú 。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qiè wén tiān zǐ yǐ chuán wèi ,shèng dé běi fú nán dān yú 。 竊聞天子已傳位,圣德北服南單于。
huā mén lí miàn qǐng xuě chǐ ,shèn wù chū kǒu tā rén jū 。 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āi zāi wáng sūn shèn wù shū ,wǔ líng jiā qì wú shí wú 。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哀王孫(長安城頭頭白烏)作者: 杜甫

簡介 詩詞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哀王孫(長安城頭頭白烏)譯文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長安城頭,佇立著一只白頭烏鴉,夜暮了,還飛進延秋門上叫哇哇。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個不停,嚇得達官們,為避胡人逃離了家。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得同馳驅。
玄宗出奔,折斷金鞭又累死九馬,皇親國戚,來不及和他一同驅駕。

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
有個少年,腰間佩帶玉塊和珊瑚,可憐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啞。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千問萬問,總不肯說出自己姓名,只說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已經有一百多天,逃竄荊棘叢下,身上無完膚,遍體是裂痕和傷疤。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凡是高帝子孫,大都是鼻梁高直,龍種與布衣相比,自然來得高雅。

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豺狼在城稱帝,龍種卻流落荒野,王孫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
在十字路口,不敢與你長時交談,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話。

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昨天夜里,東風吹來陣陣血腥味,長安東邊,來了很多駱駝和車馬。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北方軍隊,一貫是交戰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竊聞天子已傳位,圣德北服南單于。
私下聽說,皇上已把皇位傳太子,南單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他們個個割面,請求雪恥上前線,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緝拿。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多可憐呵王孫,你萬萬不要疏忽,五陵之氣蔥郁,大唐中興有望呀!

哀王孫(長安城頭頭白烏)注釋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延秋門: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白頭烏:白頭烏鴉,不祥之物。
南朝梁末侯景作亂,有白頭烏萬計集于朱雀樓。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biān)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得同馳(chí)驅。

金鞭斷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馬快跑而金鞭斷折。
九馬:皇帝御馬。

腰下寶玦(jué)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yú)

寶玦:玉佩。
隅:角落。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cuàn)荊棘(jí),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高帝子孫:漢高祖劉邦的子孫。
這里是以漢代唐。
隆準:高鼻。

豺狼在邑(yì)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豺狼在邑:指安祿山占據長安。
邑:京城。
龍在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不敢長語臨交衢(qú),且為王孫立斯須。

臨交衢:靠近大路邊。
衢:大路。
斯須:一會兒。

昨夜東風吹血腥(xīng),東來橐(tuó)駝滿舊都。

東風吹血腥:指安史叛軍到處屠殺。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朔方”句:指唐將哥舒翰守潼關的河隴、朔方軍二十萬,為安祿山叛軍大敗的事。

竊聞天子已傳位,圣德北服南單于。

“傳位”句:天寶十五載八月,玄宗在靈武傳位于肅宗。

花門剺(lí)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jū)

花門:即回紇。
剺面:匈奴風俗在宣誓儀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誠意。
這里指回紇堅決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
狙:伺察,窺伺。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五陵:五帝陵。
佳氣:興旺之氣。
無時無:時時存在。

哀王孫(長安城頭頭白烏)賞析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得同馳驅。
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
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竊聞天子已傳位,圣德北服南單于。
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長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嬌生慣養的黃金之軀的王公貴族的子孫們在安史叛軍占領長安城之后的凄慘遭遇。

  詩中情感十分復雜,既有“龍種自與常人殊”的庸俗忠君思想,又有對處于特殊歷史境況下“但道困苦乞為奴”的弱者的悲憫之情。聯系杜甫平常對錦衣玉食的紈挎子弟的厭惡情緒看,此際應是出于一種人道的同情。

  原來居住在華堂高殿中的王孫貴族們已經紛紛逃出長安,“走避胡”,一路逃亡出去。“金鞭斷折九馬死”,慌忙的逃命,以至于把金子裝飾的馬鞭都打斷了、打死了九匹馬,這是一種夸張,說明奔逃時候的惶恐之狀,而且他們在逃跑的時候因為特別急、特別快,以至于他們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能夠完全帶走,所以就有一些“可憐王孫泣路隅”,因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遺棄在長安城中,在路邊哭泣。杜甫問這些王孫們,“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這些昔日的王公貴族的子孫們不敢說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虜,只是告訴詩人他現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別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夠活命。再看他身上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這個孩子已經在荊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沒有一塊完整的皮膚了,到處都是傷。但就是這樣,詩人還是要安慰這些孩子們,讓他們善保千金軀,相信唐兵一定會打回來的。長安城里的王氣依然存在,國家不會亡。那種昔日的繁華一定會再回來。可見杜甫雖然身處亂中,身作長安,仍然心系國家,仍然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而且詩人在長安城里雖然被封鎖在長安城中,但是詩人仍然通過不同的渠道很多關系關心著當時戰爭的時局。

  作者在詩中極言王子王孫在戰亂中顛沛流離,遭受種種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規勸統治者應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貪圖享樂,致使子孫也無法遮顧,可悲可嘆。

  全詩詞色古澤,氣魄宏大。寫景寫情,皆詩人所目睹耳聞,親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蕩人胸懷,敘事明凈利索,語氣真實親切。寫同情處見其神,寫對話處見其情,寫議論處見其真,寫希望處見其切。杜詩之所以稱“詩史”者,蓋在于此也。

譯賞內容整理自網絡(或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相關推薦

  • 杜甫
  • 唐詩三百首
  • 抒情
  • 樂府
  • 寫鳥
  • 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