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而在這其中,三分天下的曹操,劉備和孫權(quán)這三個人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三人可以說都是三國當時具有雄才偉略的雄主,有著爭霸天下的實力與志向。那么大家都知道,當時的曹操對于各種人才可以說是非常的喜愛,在潁川氏族招募了郭嘉,荀彧,荀攸等人才。那么為什么他沒有去選擇招攬諸葛亮,反而把他罵作諸葛村夫,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首先我們就要來說一說魏蜀吳三國文官來源的不同。
可以說這是曹操為什么不去招攬諸葛亮主要的一個原因。吳國的文官大多來自江東氏族,無論是周瑜,魯肅,或者是張昭等人。都可以說是當?shù)氐氖兰掖笞宄錾恚麄冎赃x擇去跟隨孫權(quán),正是因為孫家是當時江東地區(qū)的老大哥。從孫堅到孫策再到孫權(quán),孫家三代人與江東大族,早已經(jīng)成為了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可以說東吳的文官,大多如此。
說完了東吳,我們再來說說魏國,曹操是官宦之后。根據(jù)《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yǎng)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可以說曹操的父親曾經(jīng)當過大司農(nóng),大概就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中央財政部長,是九卿之一。后來又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可以說是當時僅次于大將軍的存在。所以可以說曹操就是一個妥妥的官二代。而曹操手下的文官,則大多數(shù)來自于潁川氏族,可以說這與他家族的名氣可以說是分不開的。

而蜀漢的劉備,可以說就是草根逆襲的最佳代表。最早他就是一個賣草鞋的,雖然有著中山靖王之后的名頭,但是又沒有太大的用處。可以說最早的劉備就是一個平民百姓,后來他在諸葛亮等寒門出身的文官的幫助下,才算是帶著拉起來的人馬,一路東奔西跑打游擊,在諸侯之間輾轉(zhuǎn)。最后才在蜀中這個邊遠地區(qū)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勢力。可以說這一路走來,是非常的艱難。
由以上分析我們其實不難看出,其實曹操的愛才之心,更多的是對于當?shù)氐氖兰掖笞宓娜瞬拧6袷侵T葛亮這樣出身于寒門的士子,其實是入不了曹操的眼的。這與他的官二代出身可以說有很大關(guān)系了。這也就導(dǎo)致他錯失了諸葛亮這個人才。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看,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曹操有沒有去招攬諸葛亮的可能性。
當時來說曹操的根基位于北方,他先是在官渡跟同為官二代的袁紹打的不可開交,雙方可以說是勢均力敵。而與此同時,諸葛亮尚且在南陽躬耕。而這兩者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500公里,如果曹操從北方出發(fā)去南陽,最起碼要在路上折騰一個月往上。而當時北方打的不可開交,顯然作為主公的曹操,并沒有時間去南方招攬諸葛亮。而且當時郭嘉等人都在曹操賬下,可以說在人才方面,曹操是不缺人的。這也就導(dǎo)致他更沒有前去招攬諸葛亮的必要了。而遙遠的距離,也成為了曹操招攬諸葛亮的巨大的阻礙。
最后我們再來從諸葛亮的角度來看一看,如果曹操前來招攬他。他會不會跟隨曹操前往北方呢?
其實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當時曹操手底下已經(jīng)有了郭嘉等人,可以說手底下不缺乏優(yōu)秀的謀士。如果諸葛亮選擇去投奔曹操,肯定是不如這些從一開始就跟隨曹操打天下的老臣。其在文官集團當中的地位肯定是要低于投奔蜀漢的。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更何況諸葛亮才華過人,怎么會甘心屈居人下。所以由此來看,諸葛亮不會去主動投奔曹操。
而且諸葛亮祖籍是山東,按照漢朝的行政區(qū)劃他是個徐州人,當時曹操父親曹嵩被陶謙部將給殺害了。于是曹操就攻打徐州,并且下令屠城。可以說殺了個血流成河,這也就使得出身于徐州的諸葛亮對于曹操好感度很低,又怎么可能投奔他。更何況曹操生性多疑,諸葛亮并不贊成他這種梟雄一樣的處事方式,理念不合導(dǎo)致他更不可能投奔曹操。
這也就導(dǎo)致曹操后來在攻打南方的時候,屢屢失敗在諸葛亮手下。于是就把諸葛亮罵作諸葛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