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許多杰出人物如范仲淹、歐陽修、蘇軾、蘇轍、蘇洵、曾鞏和沈括都出自于北宋。此外,還有很多其他名人也在北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雖然一般人可能不了解包拯,但大家都熟知電視劇《包青天》。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府合肥(今肥東縣)人。他28歲中進士,曾先后任天長、端州、贏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知縣。
一直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最后做到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后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公孫策和展昭一文一武,是包拯的左右手,缺一不可。而公孫策溫文儒雅、清秀絕倫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孫策在審郭槐時制造了刑具杏花雨,為開封府制造了龍虎狗三口銅鍘。公孫策,少年英姿驚艷紅塵,二十年的“目中無人”,一旦為人所折服,一定是心甘情愿,成為包拯的摯友。
不僅如此,公孫策在眾多的案件當中,都幫了不少的忙,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他本人的結局,卻令人心痛,他自己親自設計的鍘刀,把自己的頭給鍘了。
包拯南巡時發現太湖面上出現浮尸,便前去調查,卻屢遭一名自稱江龍的人行刺,說是為弟報仇,他有一個養女從中幫助。
在查案過程中,公孫策竟然發現江龍的養女如憶便是多年失散的親女,不禁非常矛盾,最后私放女兒,最后公孫策就這樣,稀里糊涂的死了,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