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蘇秦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鬼谷子王詡,一作王禪,戰(zhàn)國時期的顯赫人物。相傳,其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王禪老祖”是后人對鬼谷子的稱呼,為老學(xué)五派之一。老學(xué):蘇張(蘇秦和張儀)、鬼谷一派,申、韓一派,楊朱一派,莊、列一派,尹文一派。
身為鬼谷子門下,不論是蘇秦還是張儀的本事,世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同于其他名士,鬼谷子弟子的行事作風(fēng),頗具功利性。所謂“合縱連橫”,考慮的根本不是國家的安定和老百姓的利益,說白了就是蘇、張二人為了建功的手段。
因為,這些師出名門的天才,迫切需要一個賞識自己的伯樂,然后,再將自己的畢生所學(xué),兜售給識貨的買主。

作為大師兄的蘇秦,畢業(yè)較早,下山之后,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能躲在家中“啃老”。連蘇秦的大嫂,都對其白眼相對,更別提社會上的其他人了。蘇秦進(jìn)入了人生的低谷期,對于他來說,錢財乃身外之物,地位也是可有可無,唯有尊嚴(yán)是他最割舍不下的。
早年,蘇秦尖錐刺股,圖得不就是獲得一個讀書人該有的尊嚴(yán)嗎?為了這份尊嚴(yán),蘇秦覲見了周顯王,雖說,周朝已衰微,但是,從名義上,它仍是天下的正統(tǒng)。然而,不管是周顯王還是周朝的文武百官,都覺得蘇秦是一個能力平平的庸人,不愿將其收為己用。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也許是周顯王做得最后悔的選擇,倘若,周顯王能巧用蘇秦,沒準(zhǔn)能帶來一段“東周中興”,這也未嘗可知。但是,可惜的是,周朝的滅亡已成定局,從錯過蘇秦的那一刻起,周顯王就已經(jīng)失去了翻盤的機會。
蘇秦心灰意冷地離開王宮,遠(yuǎn)走秦國,拜見了秦惠王。熟悉歷史的都知道,蘇秦若在秦國找到了工作,歷史的進(jìn)程便會加快百年,秦國也不再受到合縱制衡,反而,會在幾十年前,由蘇秦提出的“連橫”,提前統(tǒng)一中原。然而,可惜的是,世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秦惠王錯失蘇秦。
當(dāng)時,由于秦國貴族階級復(fù)辟,商鞅慘死,所以,蘇秦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商鞅。而復(fù)辟的保守派,怎么會允許第二個商鞅再上臺呢?
于是,蘇秦再次求職未果,灰溜溜地離開了秦國。罷了,既然無法助周室正統(tǒng)平定諸侯,也無法幫助強秦成就霸業(yè),蘇秦只能將目光瞄準(zhǔn)其余六國。早在鬼谷門下學(xué)習(xí)的時候,蘇秦就已經(jīng)看破了天下大勢,既然秦國不懂得賞識人才,那么,他就向六國,兜售自己的合縱奇謀。
但是,蘇秦的銷售過程并不順利,趙國相國趙成討厭蘇秦,蘇秦只能退而求其次,來到燕國尋找機會。蘇秦在燕國住了一年,散盡錢財上下打點,終于,得到燕文侯的接見。對于蘇秦來說,這是他最后的機會。最終,蘇秦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燕國國君。
在燕文侯的許可下,蘇秦得以以燕國為“根據(jù)地”,逐步對外展開交涉,先后將趙、韓、魏、齊、楚六國拉入到了自己的合縱圈。隨著外交工作的開展,蘇秦的游說愈發(fā)順利,沒過多久,六國國君都同意以蘇秦馬首是瞻,并將本國的相印交給蘇秦,讓他成為“從約長”。
至此,蘇秦走上了人生巔峰,獲得了他期待已久的尊嚴(yán)。
在其后的十五年中,六國與秦國之間雖有小摩擦,但是,始終未爆發(fā)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原因為何?蘇秦的合縱真的取得了成效嗎?從蘇秦本人來看,合縱之術(shù)取得的效果絕佳。
在游說六國之后,蘇秦做了兩件事:
一是,回鄉(xiāng)探親,從《東周列國志》來看,當(dāng)時,蘇秦的身份甚至比諸侯還高,連周顯王都要對其禮讓三分,更別提曾經(jīng)輕視蘇秦的鄰里鄉(xiāng)親了。由此可見,蘇秦回鄉(xiāng)的目的,單純是為了炫耀,想來肯定是街坊四鄰跪拜相迎的場面,非常有派頭。
二是,將六國諸侯簽訂的盟約送到秦國,其實,此舉同樣是為了向秦王顯擺,也著實嚇了秦王一大跳。歷代秦王都琢磨著一統(tǒng)中原,如今,蘇秦的出現(xiàn),使其他六國從此同仇敵愾,秦國不但無法完成統(tǒng)一霸業(yè),就連自身的安危,都成了問題。
那么,秦國如何才能擺脫這個危局呢?唯有與合縱不相上下的連橫之計,才能幫助秦國脫離險境。
故事臨近落幕,另一個主角才正式登場,他就是蘇秦的小師弟張儀。在蘇秦進(jìn)行合縱的過程中,為了讓秦國不至于破釜沉舟殊死頑抗,同時,想拖延時間完成合縱大計,蘇秦將剛下山的小師弟騙到趙國,又在趙國故意設(shè)計激怒張儀,將其逼到秦國。
張儀來到秦國之后,迅速受到了秦王的重用,向秦王提出了破解合縱之法——連橫。然而,此時資助張儀的人,卻告訴他,這一切都是蘇秦的計劃。蘇秦是為了讓小師弟在秦國有更好的發(fā)展,這才設(shè)計逼他到秦國主持連橫。
至此,張儀對師兄感恩戴德,為了報答師兄,張儀承諾在蘇秦在任時期,絕不出兵破壞合縱,等到蘇秦下臺之后,再展拳腳,大干一場。
還記得,前文所說的鬼谷子的弟子頗具功利性嗎?
這兩兄弟,一出自導(dǎo)自演的合縱連橫,讓他們分別功成名就,而被蒙在鼓里的七國,也不過是他們的棋子罷了,“縱橫之道”便是如此。

蘇秦的合縱之術(shù),相當(dāng)于現(xiàn)今的聯(lián)合國,實權(quán)有限,僅是一個維護(hù)和平的組織。表面上看似很強大,但是,實際上內(nèi)部是矛盾重重,不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陣營。也不會在蘇秦的統(tǒng)一管理下,主動攻打秦國,消滅秦國。
然而,在合縱的短暫維持中,六國并沒有利用這段時間發(fā)展壯大,卻是在盡情享受和平的喜悅,自以為天下無事。但是,隨著蘇秦的去世,六國的危險便接踵而來,只能坐等強大的秦國,來攻打自己,這真的是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