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都很好奇:為什么古人不喜歡用軟枕頭呢?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為大家提供參考。
其實還是跟時代與認知有關。在古人的認知里,枕頭,并不只是枕頭,而且還是一件工藝品。通常古代的枕頭分兩種最常見,一是瓷枕,二是玉枕,前者常見于百姓家中,后者自然就是價錢昂貴,但工藝絕對沒話說。像下圖這種,就是典型的宋代“鏤空花卉紋玉枕”。雖然現在看上去,由于年代久遠顯得外表斑駁,但在當年,這枕頭絕對是一等一的色澤圓潤,造型也十分精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枕頭之于古人而言,并不只是睡覺時用來枕頭的物器,相反還是具有較強觀賞性的精美工藝品。

如果大家還是不能理解到這種工藝品的美,也無妨,咱們再來看看漢代的玉枕:首先這塊玉枕整體的造型應是整體打磨切割,因為沒有明顯的拼接部分,憑此足以看出工匠的高深技術,其次玉枕整體呈現出具有弧度的流線型,這種弧度其實是非常符合人類頸椎彎曲度的,我建議大家看上面的圖片可以嘗試著在心里感受一下,并且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種玉枕的弧度并不高,相反很低,對頸椎正好起到承托而不累的作用。所以一種兼具觀賞性與實用性的玉枕,在古代來說就是一種潮流,就像我們現代人都用手機一樣,當時的人們用冷冰冰,硬邦邦的瓷枕或者玉枕,也是屬于時代潮流,而且是千百年來未曾改變過,當然也有更加具有柔韌性的竹枕
如著名的“寧德竹枕”,古代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貢品,但畢竟還是沒有玉枕具有觀賞性,因此并不主流。所以我們可知一點主要原因,瓷枕或者玉枕的妙用,就在于睡的時候是枕頭,不睡的時候就是工藝品,裝飾品,能體現出主人的品味與家中風格,這算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而且很多瓷枕上面,還會刻畫,或者題詩,兼具文學創造力與藝術性,所以我們現在看古人睡瓷枕或者玉枕會覺得很難理解,但站在古人的角度來想,這就是當時的主流,是一種“雅”。
第二點,瓷枕或者玉枕,還因為質地冰涼,所以有納涼的功效,這一點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了解,古人在炎炎夏日納涼的方法,并不比現代多,所以選擇一款質地本身清涼的枕頭,能在夏天起到涼爽的目的,李清照就曾有詩云: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可見古人對于玉枕的喜愛,也有一部分是建立在納涼作用之上。第三點,其實瓷枕始于隋朝,到宋朝才真正的發揚光大,才真正流傳開來,此前古人所用的枕頭,多是以木頭,竹子,甚至是銅等材料制作的枕頭,但由于宋朝時的文化十分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枕頭上表達藝術與創造性,促使玉枕和瓷枕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這其實說到底還是認知問題,比如古人認為玉石能驅邪,因此睡玉枕便能驅邪免災,一是圖個心安,二也是圖個吉利。

下面這一塊瓷枕,便是宋朝時期的磁州窯瑞虎瓷枕,可見造型十分生動別致。當然還有一個比較小的原因,說來很像調侃,正是由于古人的頭發一般都比較長,因此即使睡硬的枕頭,起初可能不習慣,但有一層厚厚的頭發相隔,起碼也能變得柔軟一些,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