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和“右”這個詞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左從(手),從工。鐘鼎文的“左”字大多由左手和工組成。在古代,工人有三個含義:(一)工匠;(二)樂工;(三)官員。許多訓(xùn)注書作者認為這里的“工”代表工匠,這與事實不符。中國一直有士農(nóng)工商排名,工匠排名居中,違背了“左”所表達的基本含義(最高)。工讀音通公,表示男性。男尊女卑,而工匠之工與男女排名不相上下。因此,這里的工人代表臣工——包括樂工。
右從(手),從口(丁為男,口為女)。鐘鼎文的許多“右”字都是由右手和嘴組成的。在古代,右通佑意味著輔助,口代表女性。事實上,古代女性確實從事輔助工作,處于從屬地位。
顯然,雖然中國有一個尊重右邊的時代,但它畢竟不是主流。大多數(shù)時候,中國古人都是尊重左邊的。事實上,司馬遷說過“不能離開右邊”,這并沒有說錯,古人確實有尊重右邊的習(xí)俗。問題是,司馬遷已經(jīng)有2000年了,尊重右邊已經(jīng)成為一個舊的黃歷。宋、元、明、清的人也是古人,他們都是尊重左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