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古代傳遞軍情信息一般都是靠騎馬 那么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對于那些急著想要了解的讀者,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詳細介紹,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古代的戰爭靠什么傳遞軍情信息?

  其實有很多種,夜晚靠火光,白天放濃煙、鴿子、狗,都是重要的手段。而馬匹的使用,是最久遠,也是最可靠的手段,堪稱人與動物的完美結合。

  

  真實的“距離”

  我們大伙耳熟能詳的就是影視作品、小說中的“八百里加急”,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一匹馬,能跑出一天八百里的工作里程嗎?真有千里馬嗎?

  其實這只是一個概念上的東西,八百里是分別由40匹馬,以接力長跑的方式,分階段完成的,古代的一里比現在的500米短些,這也相當于每匹馬急跑9000多米了。

  而每匹馬跑完自己的路程是有時間限制的,不管是嚴寒酷暑,還是雨雪交加,都是如此,而且要嚴格記錄時間,以便追究超時的責任。

  如果耽誤時間,輕者杖責,重者判刑。

  古人高效率的“智慧”

  古人每20里就設一個驛站,而驛站不僅僅是傳遞軍情戰報,還有很多別的功能:

  文書的傳遞,主要是上級的指示和下級給上級的匯報材料。和軍事無關,都可以列為次級或者是緩級;

  官吏的迎來送往,都要在驛站休息,這相當于軍隊的招待所。也是拉近本地官員與外放官員,回京任職官員最好的機會。

  驛長、驛卒、驛舍、驛馬的日常管理,這是一個長效工作。驛長要列出所有花費的明細報表,和將來的預算。

  看似一個小小的驛站,卻是一個國家機器運轉最不可或缺的一環。

  實際上,中國古代不僅僅是靠馬匹傳遞信息,還有鴿子和狗等動物,也扮演著信使的角色。

  鴿子雖然能直線飛行、傳遞速度快,但是綁在鴿子腿上的東西不能太大,攜帶信息量也就有限,而且還要受天氣的影響。如果鴿子途中休息喝水,都有可能受到天敵的襲擊。這種不確定的因素,用在生死攸關的軍事上,絕對不行。

  而狗,只能在短距離上傳遞點無關緊要的東西,所以人與馬的結合是最好的選擇。

  中國在幾千年前就充分認識到,馬匹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什么是國力強盛?首先就是看你有多少可以打仗的馬車。

  漢武帝劉徹,為了改善本國的軍馬品質,不惜用黃金鑄造出和真馬大小相同的黃金馬,以換取西域的汗血寶馬,尚且不可得,最后,不惜用戰爭的手段奪取。可見一個國家對馬匹的依賴和重視程度。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說過:“自古有天下國家者,莫不以馬政為重,故問國君之富者,必數馬以對。”

  而對于帝王將相,達官顯貴,士農工商,誰要是有一匹好馬,絕對是今天上檔次的奔馳,寶馬車了。

  所以,有馬才有國,無論怎么形容都不為過。

  小小的驛站,大大的內涵。這個國家最小的郵政公司,絕對是最迅速的快遞公司,各條官道形成了網格化的管理,而每個驛站,都是網格中的節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形成了中國古代極高效率的信息高速公路。

  人與馬,“八百里加急”的完美組合

  歷史上有名的滑鐵盧戰役,法國和英國開戰,雙方都打的精疲力盡之際,由于法國送信人的行動遲緩,英國的援軍搶先感到了戰場,打敗了法軍。一個小的傳令兵,改變了歐洲的歷史。

  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所以,中國古代對驛馬和驛卒的選擇非常重視。

  首先是驛馬的選擇,不用涼血馬,也就是比較溫順、能吃苦耐勞的那種馬。雖然干活行,但動作慢,比較適合長途的、不著急的公文。

  熱血馬,脾氣暴躁,不服管束,一旦間馴服,跑得快,適合快速運動。畢竟軍情急如火,快速傳遞信息是第一要務,所以,“八百里加急”都用熱血馬。

  一旦選中“熱血馬”,在飼料的配比上,必須是六四開,六分草料,四分帶殼的小米,混合喂養。而普通的馬可就沒有喂小米的待遇了。

  真不知道那些選馬的人通過什么方式,確定出來這種比例關系的。既能不傷馬,還能讓馬達到非常科學的二十里內的“極限運動”。

  所以,他們對精選出既有速度又有耐力的“千里馬”的伯樂,當祖師爺供奉,絕對是有道理的。

  我們再說說驛卒,這也是一種科學的選人方式。

  驛卒既不高大,也不威猛,反而是瘦小枯干,體重越輕越好,這能減輕馬的負重。

  而驛卒卻不是坐在馬鞍上,而是半蹲在馬背上,彎下腰,這樣跑起來,迎風面積小,減少阻力。隨著馬的奔跑,身體還要和馬配合相當默契。

  影視劇中,人端坐在馬鞍上,迅疾奔跑或者打仗,這是沒有的實際經驗,如果是那樣,人的臀部會顛簸或者摩擦的很疼,而且還容易傷到尾椎骨,因為沒有緩沖的余地。

  驛卒其實是很累的。

  八百里不都是“加急”,而高喊“八百里加急”的驛卒絕對是不可怠慢的。對于不讓路者,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都可以砍殺。他們有這個權利。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