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古代人如何洗澡,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探討。
中國古代的洗澡是一種禮儀。在西周時代,古人祭祖之前就要先沐浴來表示虔誠,這個叫做“戒”?!敖洹狈浅B≈睾涂季浚踔劣袑iT掌管這項事物的官員,而且那些各地的諸侯也要先把自己洗干凈了再去見天子。沐浴,俗稱洗澡?!般濉睘橄搭^發,“浴”則指澡身。
古代也是有規定的,并不是像我們今天這樣想洗就洗?!抖Y記·內則》曾對洗澡規定為:“五日,則燂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币馑季褪歉嬖V晚輩,要每五天燒溫水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頭。這期間如果父母臉上臟了,也要用淘米水為父母洗干凈,如果是腳臟了,則還是用溫水洗干凈。古代的官員時常會有“休沐”,“休沐”就是專門給時間讓官員休息休息,清洗自己的。而且小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要進行“洗三”,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深入人心的習俗。

古人還規定,妻子和丈夫不能一同洗澡,也不能共用一個浴室。如果家里招待客人,也要滿足客人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的需求。而人死之后,也必須剪去手腳指甲,再給其洗一次澡才能發喪。
古代人洗頭發的有皂角或者豬苓。豬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豬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平常人就用皂角洗頭發。

現代社會的沐浴露、香皂多種多樣,功能香味更是任君選擇。而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人們用洗米水來洗澡去污,這便是早期廉價而又普遍的洗澡水。

隨著社會發展又相繼出現了皂莢、豬胰研制的“澡豆”,制作工藝經不斷改進,而且其化學組成上與現在的香皂極相近”,后名為“胰子”。而宋代《雞肋編》中也記載了南方女子用草木灰浸水洗沐去污。

古代的浴池起初只是設在王宮、寺廟和館驛之中,專供帝王、大臣和僧侶們沐浴之用?,F已完整發掘出來的陜西臨潼“華清池”,就是唐代皇帝和妃子們游幸時的沐浴之所。到了宋代以后,才開始出現營業性質的浴池。浴池所在之處都掛壺于門,“掛壺”就成了浴池的標志。

大唐王朝可以稱得上是沐浴盛世。據史載,唐朝首都長安曾出現過沐浴一條街的盛景,上至天子皇妃、下及平民百姓,皆可入室沐浴,這跟今天各城市冬天洗澡的情況幾乎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