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是諸葛亮殺魏延的文章,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l(fā)。
根據(jù)《三國演義》所講,諸葛亮臨終前密授費祎、楊儀、馬岱、王平等人除掉魏延。但是,蜀漢不是一個人的蜀漢,以區(qū)區(qū)一個魏延,怎能悍動蜀漢基業(yè),被你們傳的神乎其神的大將魏延,除掉他之后真的可以使蜀漢滅亡推遲30年嗎?非也。

魏延是蜀漢除五虎上將以外能力最出眾的一位將領(lǐng),有勇有謀獨擋一方。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魏延多謀策劃,攻下漢中后,劉備以魏延為漢中太守,魏延鎮(zhèn)守漢中十年,以其才略多次擊退曹魏的進攻,故魏延深得劉備器重。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后,魏延得拜鎮(zhèn)北將軍、后主繼位后又封涼州刺史、都亭侯,多次隨同諸葛亮北伐,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guān)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guān),不過性格向來謹慎的諸葛亮最終否決了他的建議。

但魏延之死真的是諸葛亮的本意嗎?非也,以愚之見,還有另外一個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就是一直與魏延關(guān)系不合的蜀漢重臣楊儀。《三國演義》說的什么魏延天生腦后長有反骨,“久后必反”,諸葛亮臨死前密授除掉魏延,皆是野史雜說,不足一談。歷史上的諸葛亮對魏延可是相當?shù)钠髦亍J駶h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大舉來攻漢中,時遙領(lǐng)涼州刺史的魏延引一軍御敵,于陽溪一帶出奇計大破曹魏后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得知魏延在前方大獲全勝后的諸葛亮非常高興,表奏后主褒獎魏延,延被提拔為前軍事、征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jié),進封為南鄭侯。魏延在蜀漢一時風頭無兩,朝廷上下都對他寄予巨大的厚望。
魏延原是劉表部下,但事蜀之后忠心耿耿、有勇有謀,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不過在他個人能力出色的另一面,卻也是一個性格孤傲,太過于自我,難以調(diào)劑同僚關(guān)系的怪人。據(jù)陳壽所著《三國志》里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guān),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換成白話文,魏延曾向諸葛亮獻奇計,想自領(lǐng)萬人兵出子午谷襲取關(guān)中,效仿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于潼關(guān)兵進洛陽,此計不可謂不妙,但魏延以功自傲,亂議國事,有越級之嫌,是陷主導北伐的諸葛亮于尷尬境地,謹慎的諸葛亮不可能將蜀漢的命運押在他身上。但魏延不理解,常抑郁長嘆于自己的千古奇謀沒有被采納,嘆恨自己的才智被生生埋沒。這種過分的自信和孤傲的性格,使他在身處復雜的蜀漢朝廷,一直處于被孤立的狀態(tài)。

魏延的死,有諸葛亮的深謀遠慮,因為他的身后安排,魏延被排出輔政大臣之列,深知魏延秉性的諸葛亮有預(yù)感魏延可能會反,就密授與魏延向來不合的長使楊儀,令魏延斷后,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由此可見,諸葛亮也是非常的惜才,即使魏延鬧情緒,只要不觸及底線,危及蜀漢安危,他還是可以全身而退,毫發(fā)無損。但他深恨于諸葛亮的身后安排里沒有提到他,竟憤憤不平的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后將乎!”(據(jù)《三國志》)。真是禍從口出,語不驚人死不休。蜀軍后撤后,魏延越來越感到憤懣,遂日夜兼程率軍趕在楊儀大軍前面燒掉箋道斷絕他的歸路。事發(fā)后,魏延逃至漢中,為馬岱追及,魏延被夷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