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建立之初,嶺南之地存在一個政權,號稱“南越國”。該國建國于公元前204年,在百年間稱雄,并于公元前112年被滅。在其強盛時期,甚至劉邦、呂后這等舞臺人物均束手無策;而在其衰敗之際,10萬大軍足以將其覆滅。
“其興也勃, 其亡也忽”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南越建國
在秦帝國統一六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一代雄主秦始皇任命屠睢(suī)為大將,率領五十萬大軍,開赴嶺南——收服百越,讓秦帝國的版圖直達天涯海角。
可惜事與愿違,曾經橫掃六國的秦之銳士,到了煙瘴之地,似乎也沒有了往日的榮光。兵分五路的秦軍受到當地土著的合力阻擊,在激戰三年之后,不僅鎩羽而歸,連主將屠睢也被射殺。
這簡直是奇恥大辱!始皇帝何曾受過這樣的失敗?
于是,秦國重整旗鼓,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帥軍三十萬,再次進發嶺南。這一次,秦之銳士終于發揮出了應有的戰力,同年百越平定。始皇帝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任囂、趙佗等三十萬銳士,從此駐扎于嶺南。
公元前204年,任囂病逝,趙佗接位。趁著中原大地諸侯混戰之際,趙佗閉鎖三關,隔絕百越,自立為王。
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公元前202年,在垓下之圍打敗項羽之后,勝利者劉邦頗有點鄙夷天下的氣勢。他不僅北擊匈奴,對于自立為王的趙佗,更是一點面子也不給。大筆一揮,將趙佗的所有領地分給了長沙王吳芮 。
吹牛皮是不用上稅的!當年橫掃天下的秦軍(前后動員兵馬80萬),歷時四年才平定的南越地區,豈是一句話就可以說給就給呢?
在經過長達七年的拉鋸戰后,劉邦認慫。公元前196年,漢朝正式承認,桂林、象、南海3個郡為趙佗所有。

后來,呂后掌權,為了收復南越國,她聽從謀士建議:隔絕與南越貿易往來,意圖困死趙佗。(當時的嶺南地區,尚數不毛之地,要啥沒啥,鹽鐵等主要生活物資,均靠中原供給)
可是,此時的大漢帝國才剛剛步入正軌,實力一般。當沒有飯吃的趙佗,帶兵掠奪長沙數縣時,漢王朝卻不能組織起有效的軍事打擊。不久呂后去世,漢朝撤兵。南越國由此聲勢大增,趙佗自稱“南越武帝”。
由盛轉衰,至悄然而亡
在平定諸呂之亂后,懷柔政治家漢文帝繼位,他一改武力征服的策略。對趙佗極盡拉攏,不僅翻修了趙佗家族的陵墓,令人四時祭掃;還冊封了大漢國內的趙佗親屬為官。通過雙方使者的不斷往來,以及這一些列的示好。本來就想偏安一隅的趙佗也非常上道,立馬接受了漢文帝的橄欖枝,去除帝號,自稱“蠻夷大長”,臣服漢朝。
公元前137年,趙佗病逝(享年103歲,可謂超長待機),其孫趙胡繼位,南越國漸漸有了日暮西山之勢。
此時,漢文帝要求趙胡入朝朝見。趙胡怕自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于是,派太子趙嬰齊入漢。誰知由此給南越的滅國埋下了隱患——身居南方的趙嬰齊到了長安之后,立馬被這里的富庶與繁華所吸引,并且給自己找了一個漢人女子樛(jiū)氏為妻,并且生下了幼子趙興。
十年之后,趙嬰齊回國繼位,愛屋及烏的他,直接跳過了自己的長子趙建德,改立幼子趙興為太子,禍亂就此埋下。
由于趙嬰齊的長子均是南越婦人所生,所以趙嬰齊“廢長立幼”的行為,不僅有違禮制,更為重要的是動了南越本土勢力的奶酪。
在趙嬰齊去世不久,由于趙興年幼,漢人太后樛(jiū)氏掌權,此時的漢武帝剛剛掌權不久,一心想著開疆拓土的他,自然不會放過機會。于是派遣使臣,積極聯絡樛(jiū)氏母子臣服漢朝,就在他們快要達成協議時。

南越國丞相呂嘉叛亂。他率領本土勢力殺死了趙興及太后樛(jiū)氏母子,改立具有本土血統的趙建德為帝。
漢武帝聽聞之后,大怒,遣十萬大軍,兵分四路進攻南越,誰知曾經不可一世的南越國,竟然連像樣的抵抗都沒能組織起來。大漢軍隊于公元前112年夏季出發,到了當年的冬季,整整雄霸華夏南國九十三年的南越國,就宣布滅亡。
那么,曾經如此強大的南越國,為什么會滅亡的那么容易呢?依小編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國力懸殊巨大。在漢初之時,劉邦與呂后之所以拿趙佗沒有辦法,歸根結底還是實力不行。當時,中原大地剛剛經歷的諸侯爭霸的亂世,國力凋敝。不要說舉兵討伐,就是天子的御駕都找不齊四匹同色的駿馬;而彼時的南越卻處于兵強馬壯之際。故而,漢朝一直對南越示好,以安撫為主。
到了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強盛,堪稱但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帝國。而此時的南越國,已經人才凋敝,不堪一擊了。
第二、內亂必然招致外患。南越國之所以滅國如此迅速,甚至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組織起來,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統治階級內部,發生了內訌。
遙想當年,五十萬秦國軍隊征服屬于蠻荒部落的百越地區,尚且需要歷時七年之久。而漢武帝的十萬大軍,竟然不到半年就可以將南越滅國。除去軍隊素養的關系,南越國內部的紛亂,才是其滅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