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楊筠松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風水是中華民族悠久的一門玄術。風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場能量。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很多人覺得“風水”的學問很深奧,若是了解下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會明白,風水其實就是老祖先的一種“生活”理念,比如:房子要向陽。不過,風水學的理論也并非那么容易掌握,所以,歷史上出名的風水師也就那么幾位,而且,大家很容易將他們和欽天監(明清官職)混淆。
后者更多的則是“星占”,前者也會看星星,不過,更多是卜卦和看相。所以,在唐朝就出了不少易學大師,其中,以李淳風和袁天罡最為出名。不過看風水還真不是他們的專長,若要在這個領域排位的話,他們可是要排于此人之后:楊筠松。這三人都是唐朝人,不過李袁二人是唐初人,而楊筠松是唐末人。

那么,楊筠松有多厲害呢?
先看看他的社會地位,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專門管那靈臺地理之事。
那么,李袁二人呢?
李淳風的個人成就很高,他的《乙巳占》是世界氣象史上的最早專著,不過,他的官職最高是將仕郎,在太史局工作。
袁天罡對社會聲望似乎沒啥興趣,李世民一度將他納入自己的智囊團,但是,后來還是尊重他的選擇,又讓他去做縣令。不過,他的成就也很厲害,用易學之術推演歷史動向。并且,李袁二人還有一個共同的成就,那就是《推背圖》。
楊筠松的個人成就也是相當杰出,寫了很多風水學方面的著作?!逗除埥洝?、《疑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玉尺經》 等著作傳世,給研究中國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詳實的文字資料和實物遺產??梢哉f,楊筠松的風水學問,更是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
他雖然擅長看風水,但是,他并不以此掙錢,他是用這些知識來幫助那些窮困的百姓,后人就稱他為“楊救貧”,而且,他還是“贛南派”的開山祖師。在風水學上的造詣,可以說就像是孟子在儒學上的成就,于是,后人多尊他為“楊公”。
只是,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大唐命運已經開始步入尾聲,所以,不少有野心的割據勢力蠢蠢欲動,其中,就有人想通過改改風水的辦法,讓自己也過過當皇帝的癮,于是,就找到了楊筠松。楊筠松一直是用這些風水知識謀福窮苦百姓的,不過在面對強盜般的諸侯之時,他還是給了指點。
盧光稠,唐末虔州(今江西贛州)的一個諸侯,他太想當皇帝了,就將楊筠松給弄來,好給自己點撥下。楊筠松很是抗拒這事,但是也很無奈,還是出了個辦法,就是讓這個盧王將自己母親的墳遷到一塊“天子之地”??礆v代歷朝,皇帝對于自己的陵墓,都是重視的不得了,就是這個道理,風水好可以保佑自己的子孫,保佑自己的江山。
當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咸豐皇帝后來就是將他的祖墳給挖了。所以,在風水學中,這祖墳葬的好壞,那可是直接關系后代的命運。這位盧王忙完一切后,很是高興,于是,就好酒好菜招待楊筠松,幾杯酒下肚后,這位還不滿足,又繼續問楊筠松還有沒有其他的“天子之地”,楊筠松太實在了,直接回答:“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
他其實是在諷刺盧王,但是,盧王聽后卻是起了壞心思,他不能讓楊筠松再幫他人做同樣的事情,于是,他暗中讓手下在酒里下了慢性毒藥。盧王想的很美,以為只要楊筠松一死,就沒人和他爭了。

楊筠松離開虔州后便察覺出自己中毒,他原本是想回到家中再解毒,但是,這毒很快就發作,當船行駛到雩都藥口壩,楊筠松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先是感慨他不該給不義之人點風水,然后感慨他的喪生之地藥口壩,認為這就是天意:藥到口死。
不過,楊筠松并非認命之人,他臨終前交代自己的徒弟,讓其在自己死后再去找盧光稠,就說:他只是點了一半的風水,光遷墳還不夠,還得在贛州磨車灣這個地方裝水碓,在十字路口開鑿一口水井。
盧光稠還真相信了,真的就這么做了。
結果呢?
當時,楊筠松的徒弟也不解,還問他:為何自己被人家害的命都快沒了,還幫人家?楊筠松也不隱瞞,直言相告,他這是在給自己報仇。只要盧光稠這么做,過不了幾年,他就會自縊而亡。
原來,這兩句話里是含了風水的,“磨車灣安碓”,就是說盧光稠背上會生毒瘡,“十字路開井”,意思是盧王自縊頸。果然,盧光稠真的是因為背后生瘡,痛苦不已而自縊。
所以,風水是不是很厲害?
其實,按照一些大師的說法,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風水”,心生善念,助人為樂,自然風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