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荊襄之戰中曹操用了五名大將,最終結果不盡人意

  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我將和大家分享荊襄之戰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曹操經常上當,比如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荊襄之戰中,他就徹底被孫權忽悠成了火中取栗的貓:爪子上的毛被燒掉了,但是從火里取出來的栗子卻被孫權撿去吃掉了。

  往好里說,曹操在荊襄之戰中沒吃虧,因為他保住了樊城,往壞處說,曹操七軍三萬人全軍覆沒,還搭上了大將于禁龐德。于是有人說:曹操在荊襄之戰中,用對了兩個人,用錯了三個人,頂多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虧,甚至可以說是連小便宜都沒占到,眼睜睜地吃了一個大虧。

  曹操的智謀,并不比劉備孫權差,尤其在用人方面,曹操可能是最精明的:“知人善察,難眩以偽,拔于禁、樂進于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于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余拔出細微,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

  曹操留曹仁守樊城,算是用對了人:這位曹子孝不但極其悍勇,而且對手下也絕對講義氣,真正做到了“不拋棄不放棄”,所以在危急關頭,曹仁手下沒有一兵一將叛逃。

  赤壁之戰后周瑜親率數萬大軍圍攻江陵,鎮守江陵的征南將軍曹仁兵微將寡,只招募到三百勇士去跟周瑜的數千前鋒對戰,結果一出城就被包了餃子:“賊(周瑜之兵)多,金(敢死隊長牛金)眾少,遂為所圍。”

  眼看部下要被殺光(垂沒),曹仁披上鎧甲就要沖出去,被嚇得面無人色的長史陳矯等人一擁而上生拉硬拽(共援持之)不讓他出城冒險:“敵人太多了,這幾百人丟了就丟了吧,你作為守城主將,不能以身犯險!”

  曹仁甩開陳矯等人,只帶了數十護衛就沖出城外,兩次殺入包圍圈,把牛金和幸存的曹兵一個不差地都救了回來。

  因為曹仁肯為部下拼命,所以在危急關頭,樊城守軍都抱定了同生共死的信念:“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欲盡,救兵不至。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

  讀者諸君都知道,后漢三國時期,老百姓吃糧當兵,可以跟隨任何主公。大頭兵的原則就是誰給飯吃就替誰打仗,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投降,拼命的事情堅決不干,所以即使關羽愛兵如子,一旦沒有飯吃,大家還是一哄而散。

  曹仁因為能跟弟兄們同生共死,所以在困守孤城的時候并沒有一個手下反水,大家一起堅持到了徐晃援軍到來。

  曹仁困守樊城的時候,可以說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關羽攻樊,時漢水暴溢,于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

  三萬援軍都變成了落湯雞,幸存者都跑到關羽那里吃飯去了,如果曹仁部下不夠團結,聽到于禁敗降的消息,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潰散。而造成于禁七軍皆沒的主要原因,是曹操用錯了于禁,也用錯了龐德,犯了將帥不和的兵家大忌。

  曹操當時或者留下龐德,或者留下于禁,千萬不能讓這兩人搭檔,因為出征前,這兩人已經產生了矛盾。于禁不想讓龐德立功,對節節勝利的龐德多方掣肘;龐德憋了一肚子氣,也失去了冷靜和判斷力。

  于禁這個人,跟手電筒有點相似,只看見別人的錯,而看不見自己的錯,別人犯錯他毫不客氣地大開殺戒,等到自己兵敗被擒,馬上下跪叩頭乞命。

  于禁和龐德在襄樊之戰中一直在互相斗氣:龐德被圍,于禁不肯相救,龐德只好繞遠往曹仁那里跑,半路上翻船被擒:“德與麾下將一人,五伯二人,彎弓傅矢,乘小船欲還仁營。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于禁跟龐德合不來,甚至也不太給曹仁面子,所以他寧肯駐扎在低洼地帶,也不肯跟曹仁里應外合夾攻關羽,弄得曹仁坐困愁城,一直等徐晃到來,才做了于禁不肯做的事情:“徐晃救至,水亦稍減,晃從外擊羽,仁得潰圍出,羽退走。”

  如果于禁像徐晃那樣先救曹仁,自己也有了立足之地,就不會被水淹七軍。

  于禁不給曹仁的面子,也不聽曹仁指揮,也是合乎邏輯的:當時于禁是左將軍、假節,曹仁是征南將軍、假節。荊襄前線出現了兩個假節將軍,您說誰聽誰的?

  如果曹操派一個地位低于曹仁的,那么前線曹軍就可以實現統一指揮,如果跟于禁搭檔的不是怒火中燒失去理智的龐德而是五子良將中的其他一位,那么就可以跟于禁有事商量著來,不至于被關羽各個擊破。

  徐晃雖然采取了正確的戰術先解樊城之圍就曹仁,但是他也有點過于貪功冒進,完全違背了曹操的既定方針。

  在徐晃出征前,曹操已經面授機宜:讓關羽從樊城撤兵去打孫權,徐晃的任務就算完成,千萬不要跟關羽打得兩敗俱傷,讓孫權撿便宜。

  但是解了樊城之圍的徐晃違背了曹操“須兵馬集至,乃俱前”的命令,對關羽展開了不死不休的追殺,付出了一定代價之后,把關羽打得沒有了跟孫權決戰的資本。

  徐晃跟關羽死磕,其實是幫了孫權大忙,如果沒有徐晃糾纏,關羽就可以早早回師南郡,正好碰上輕裝倍道奔襲的呂蒙,到時候又是一場惡戰。

  關羽回援敗軍遇到長途奔襲的吳軍,其結果必然打得兩敗俱傷,慘勝的一方絕不是匯聚起來的曹軍對手,那么荊州全境,就會落入曹操手中。

  但是徐晃太心急了,跟關羽死磕之后,手下的新兵(正史中“晃所將多新卒”)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只好眼巴巴地瞅著呂蒙收南郡、收江陵:跟老朋友關羽已經徹底翻臉,合兵打呂蒙是不可能的了,自己跟呂蒙決戰,可能還真打不過。

  跟立功心切的徐晃不同,張遼嚴格執行了曹操的戰略安排,帶著本部人馬虛張聲勢但卻行動遲緩,根本就沒跟關羽正面交鋒,在荊襄之戰未見分曉之前,就駐扎在陳郡坐山觀虎斗。

  在徐晃幫助下,呂蒙輕松擊敗并擒斬了關羽,曹操的計劃泡了湯,張遼人單勢孤,也沒有辦法跟東吳搶地盤,結果是孫權成了荊襄之戰的大贏家——他把曹操和關羽都耍了。

  于是荊襄之戰的成果出來了:于禁龐德葬送了七軍三萬人馬,曹仁守住了樊城,徐晃眼巴巴地看著呂蒙攻城略地,曹操損失了三五萬人馬,卻把關羽的地盤拱手送給了孫權。讀者諸君試想一下,在荊襄之戰中,曹操是占了小便宜還是吃了大虧?他用曹仁于禁龐德張遼徐晃五人統兵參戰,哪幾個人用對了,哪幾個人用錯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