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王績為何會選擇歸隱呢?是自己的選擇還是對世俗的無奈?

  王績出身官宦世家,然而他卻沒有對仕途產生興趣,反而以陶淵明為偶像。他自幼好學,博聞強記,但也一直不安分。

  15歲時,王績去長安游歷,拜見權傾朝野的大臣楊素。楊素與他談笑時,發現他談吐非凡,有英邁之氣,因此稱之為“神童仙子”。沒過幾年,王績便“應孝廉舉,中高第,授秘書正字”。但他生性簡傲,受不了朝廷里的各種規矩,就借口生病辭職了。接著,組織部門又安排他擔任揚州六合縣丞,可他到任后從不處理政務,天天做醉鬼,于是意見很快被反映到上級。眼看要被解職了,他借口患痛風,連夜乘小船溜了。這樣不負責任,他還振振有詞:“彌天大網從天而降,我能夠躲到哪里去呢!”

  回到家鄉后,王績聽說附近有一個名叫仲長子光的隱士,“服食養性”,“非其力不食”, 30年始終如此,覺得很不錯,就搬過去結廬。仲長子光終日不語,卻常常請王績喝酒,王績活得不亦樂乎。

  唐武德八年(625年),朝廷征召前朝官員,王績仍以原來職務待詔門下省。按照慣例,門下省每天供應官員好酒三升。一次,有人問他:“在朝廷里待詔快樂嗎?”他回答說:“待詔薪俸微薄,門庭冷落,無人問津,也難得升遷,只是每天官府會供應三升美酒,倒還差強人意!”門下省侍中聽說之后,說:“王先生既然嗜酒,三升酒怎么夠呢?從今天起,每天供應他一斗!”從此,王績就得了一個“斗酒學士”的雅號。但他卻自號“五斗先生”—不僅表明自己酒量大,更隱含了決心向陶淵明學習的意思。

  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王績比之更加可愛,他嗜酒如命,哪里有酒就奔向哪里。貞觀初期,太樂署史焦革善釀酒,王績自求任太樂丞。負責選派官吏的部門認為他不合適,不授,他就與組織部的負責人胡攪蠻纏,最后終于當上了。可不久焦革夫婦相繼去世,再無人供應好酒,王績再也無心戀棧,便掛冠歸隱了。

  自歸隱后,直到病卒于家中,王績一直樂此不疲地混跡于村野之間。他最樂于做的事,就是到田間做點小活,然后停下來看看花鳥魚蟲,或者倚在某個幽靜的角落里看著路上行人,偶爾和他們說說話,聊聊天,高興時就寫一些詩文。“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他一生不得志,歸隱后,總喜歡和那些隱居山野的文人一起交游,這首詩就反映了他歸隱生活的一個側面。

  王績以“有道于己,無功于時”而自號“無功”,不難看出他的價值取向呈現明顯的出世色彩。他一生由進而退,辭官歸隱,大約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這在王績侄子編著的《錄東皋子答陳尚書書略》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貞觀初,仲父太原府君(王凝,王績的兄長)為監察御史,彈侯君集,事連長孫太尉,由是獲罪……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矣。”王績大概看破了殘酷的現實:這個社會沒有正義與良知,也沒有永恒的勝利,只有暫時的羞辱,如果遁世躲避,遠離塵世,其羞自解,其心自寬,而且與天地自然相處,還可以得到心靈的慰藉與悠閑。

  也許,嗜酒只是王績歸隱的一個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他內心深處逗留官場還是歸隱村野的矛盾。酒,只是他內心的一種釋放。陶醉于村野的閑適廣闊,使他在經歷了三仕之后最終選擇了隱逸,建立了獨特的游離于宮廷仕途之外的價值取向,正如陶淵明一樣,“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