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于謙,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于謙是明景泰年間的朝中重臣,其人不但剛直不阿、清廉節儉,他還有一顆赤子報國之心。朱祁鎮之所以要處死于謙,正是因為過于耿直的于謙,陷入了皇位更迭的過程中。于謙赤膽忠心,但他所忠心的對象卻不是朱祁鎮一人,而是整個大明國。在國家利益面前,于謙曾舍棄過朱祁鎮,擁立新帝。朱祁鎮恢復皇位以后,當然會清算于謙。
公元1449年,瓦剌大軍在太師也先的率領下入侵明朝邊境。尚武的朱祁鎮當即決定,親自率領明朝大軍,北上大同與瓦剌大軍進行決戰。不想在朱祁鎮一番糊涂的指揮下,明朝大軍竟然全軍覆沒,朱祁鎮本人也被瓦剌人俘虜。二十多萬明軍戰死沙場,京師周邊僅剩下不到十萬老弱兵卒。于是朝中重臣于謙力排眾議,急調各地勤王之師,前來拱衛京師。與此同時本著國不可一日無君想法的于謙,還擁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登基成為新帝。

眼看著混亂的局勢漸漸被于謙平息,瓦剌人就覺得再將朱祁鎮控制在手里,價值就不大了。不如將朱祁鎮放歸明朝,讓朱祁鎮兩兄弟禍起蕭墻,然后瓦剌大軍再坐收漁翁之利。于是產生這樣想法的瓦剌人便將朱祁鎮放歸了大明,回歸大明后朱祁鎮當即便被弟弟朱祁鈺給軟禁了起來。不久后大明又迎來了新的危機。朱祁鈺繼位后,為了穩定局勢,并沒有大肆清洗朱祁鎮的舊臣。但朱祁鈺廢了前太子朱見深(朱祁鎮的兒子),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雖然朱祁鈺沒有殺了兄長,只是把兄長給軟禁了起來,但廢了前太子,也讓那些朱祁鎮的舊臣感覺到了危機。于是舊臣石亨、曹吉祥等人便利用手中的權力,發動奪門之變幫助朱祁鎮重新奪回皇位。
于謙不但對朱祁鈺有擁立之功,在朱祁鈺軟禁朱祁鎮期間,于謙更沒有出面反對。這無形中就給朱祁鎮留下了一個印象:于謙是忠于弟弟朱祁鈺的臣子。重新掌權后的朱祁鎮自然要清算于謙。于謙個人的生死,已經涉及到了朱祁鎮、朱祁鈺誰才是正統的皇帝。如果說朱祁鎮復位是合法的,那么曾擁立朱祁鈺登基的于謙便是謀逆之臣。最終復位成功的朱祁鎮,又將弟弟朱祁鈺給軟禁了起來。朱祁鈺被廢不久后更是離奇去世,他死時只有29歲。雖然朱祁鎮以親王之禮安葬了弟弟,但他并沒有將朱祁鈺葬在明十三陵中。另外朱祁鎮還給了弟弟一個很不好的謚號:戾。這樣的謚號不就是說朱祁鈺曾亂政無道,禍亂天下嗎?

朱祁鎮重新掌權后,徐有貞等人便慫恿他殺了于謙,不然他們復辟之事便師出無名。最終朱祁鎮降旨,命人將于謙押赴崇文門問斬。史書對于謙之死的評價只有四個字:天下冤之。于謙死后多年,曹吉祥、石亨等人也因相互勾心斗角,貪贓枉法被朱祁鎮降旨處死。那于謙有留下子嗣嗎?
朱見深繼位成為明憲宗以后,曾給于家滿門昭雪。明朝大儒王直在給于謙父親于仁,撰寫碑文時寫道:于仁生有兩子一女,長子為于謙,次子為于泰,女兒嫁給了錢塘縣的朱濟。于謙兄弟二人膝下,只有一子一女,于仁的孫子名叫于冕,他是于泰之子。這就是說于謙并沒有留下子嗣。

于謙死后,于冕受其牽連,攜妻子張氏,被朱祁鎮發配到了山海關服役。朱見深繼位后赦免了于謙的侄子于冕,并封于冕為千戶,讓他承襲了于謙的爵位。當時于冕還主動上奏朱見深稱:自己不具備做武官的能力,于是朱見深便改任命于冕為兵部員外郎,后來的于冕一直做到了應天府尹,最終病逝在了任上。
于謙之死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忠心為國,但在為國的同時他卻沒有做到安身立命。編者個人覺得,于謙忠心的對象,并非是朱祁鎮、朱祁鈺等人,而是整個大明天下。即使于謙再忠心于大明江山,他也因舍棄朱祁鎮性命一事,而讓對方懷恨在心。《明史》稱贊于謙:忠心義烈,可與日月爭輝。于謙死后朱見深給他的謚號是:肅愍。可見朱見深雖然為于謙平冤昭雪,但他對于謙曾效忠朱祁鈺之事依然是耿耿于懷。直到朱翊鈞繼位成為明神宗時,朱翊鈞才給于謙修改了一個好的謚號:忠肅。